北欧数字档案模式:历史、现状与挑战
1. 北欧数字化与档案行业的变革
北欧社会的数字化进程始于50年前,这使其在欧盟内成为高度数字化的社会。公共部门在数字化方面发展迅速,涵盖行政结构和信息创建技术。像 IT 系统、机器人和应用程序等工具被广泛用于为公民、企业和员工提供便利。
这些全面的数字化努力对档案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档案部门旨在成为国家的集体记忆,确保为当代和后代记录社会。档案机构负责保存和提供全国各地及特定地区产生的数据访问权限,其总体目标是支持长期保存,以全面了解社会,包括来自公共部门、民间社会和私营企业的数据。
北欧国家档案馆在数字文化遗产的长期保存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然而,新的数据和系统类型,如人工智能(AI)、数据湖和数据仓库的出现,给长期数据保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需要档案实践进行转变。此外,《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也使人们关注数据主体的权利。因此,记录和分享北欧档案馆在长期保存方面的经验至关重要,这可以启发和指导全球的档案工作,并通过探索北欧档案馆在数字存档中采用的方法、工具和手段,有效保护每个国家的数字记忆。
2. 北欧数字档案模式的起源与主题
北欧数字档案模式的相关探讨源于丹麦研究网络“数字化与档案的未来”(2018 - 2022)的会议。随着北欧和国际学者讨论他们的研究,北欧国家档案传统中的一些独特特征变得越来越明显。这些特征单独来看可能并不突出,但综合起来展示了我们所称的北欧数字档案模式的优势和劣势。
主要探讨的是政府记录存档,探索公共部门行政数字化与数字存档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认识到私人记录是北欧数字存档的一个盲点。讨论的主要主题包括新兴的“档案即数据”话语、档案数据的二次使用或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