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台”现在是很热的一个词,朋友圈都在说,而且是一说就是好评,每天都有几个朋友四处打听,特别着急,感觉像是业绩距离坐上飞机,就差一个中台。大家迫不及待,不过请等一下,在开始之前,我们是不是该先来冷静想想,为什么要选择“中台”。
作者:木羊同学
来源:大数据DT(ID:hzdashuju)
01 不要让中台又沦为一款“大玩具”
提到中台,就要提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样是很热的概念,很多文章一提到这个概念,好像天然就有一只无形的手“咔”地往下一切,干脆利索地将所有的企业分成“传统”和“数字化”两个壁垒分明的阵营,内容大概是这样:你在“传统”的阵营里,那你得有危机感,想不被时代淘汰,就得赶紧往对面的“数字化”转型。
这些文章比鸡汤文要好一些,给了喝汤的勺子,通常会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列出的数字化转型的标志性“大玩具”,而中台,就是其中最知名的一种。
应该说,“企业数字化转型”这词儿是新词,但这事已经做了好几十年了,开始是说企业要搞信息化。都是怎么说的呢?说以后是信息化时代,企业要想不被时代淘汰,就得搞信息化。怎么样,是熟悉的味道吧?
“信息化”这个提法到现在还有,少说也是30年的老陈酿。可是,什么是“信息化”,说清楚了吗?说不清楚。不过,不用担心,这并不会让你真正感觉到一事无成,甚至一点也不影响大家互相攀比信息化程度的热情。
和现在一样,信息化同样也有标志性的“大玩具”,譬如说买了多少台电脑,花了多少钱建了什么信息系统,还有其它一些配套设备,这些都可以统计出一些数字,术语叫“量化指标”。像信息化这类的抽象概念想要一较高低,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用量化指标。
量化指标的游戏规则和游戏很像,只要肯氪金,什么数值都可以很好看的。不过,如果多问一句:实际效果呢?那就一言难尽了。花大价钱买来的电脑,最后也许还可以玩玩纸牌游戏,而花大价钱建的信息系统,可能真的是建完就完了。
前车之鉴绝不算少,但是大家对待量化指标依然如初恋。想想看,都知道数据大未必就是大数据,可是说到搞大数据时,我们都爱怎么说?是不是照样张口闭口多少个PB?
社会学上有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术语,叫“羊群效应”,人们在开始做很多事之前,其实并不清楚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只是看到很多人都去做了,也就跟着做了。
听说信息化好,听说信息化要买电脑,于是就一窝蜂地去买了。买了电脑干什么呢?不知道,也不打算知道,既然大家都说电脑是好东西,好东西别管到底是个啥东西,总之买它就对了,不是都说一分钱一分货,既然钱泼水一样花出去了,自然就会有收获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