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688)
- 收藏
- 关注
原创 刚刚!2025年最新影响因子正式发布(附下载)
刚刚,2024JCR正式发布。今年JCR的最大变化为:自2025年《期刊引证报告》(JCR)起,撤稿论文的引用数据将彻底从影响因子计算公式中剔除。的IF腰斩,但凭借232.4的高分仍然高居榜首。其次是两本Nature综述子刊。以52.7的高分位居第一。分别为48.5和45.8。更多期刊请查看下表。
2025-06-18 14:38:32
2282
原创 事业编,取消“终身制”!
此后经过若干文件发布后的梳理,不难发现,顶层的设计是在聘任制的基础上加入更加灵活的人才聘用机制,破除终生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中的弊端,积极推动人事代理制的运用。“员额制”,也称人员总量管理,是由高校自主设定,上级人社部门核定备案后,可执行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员额制”打破了传统编制“只进不出”的局面,一定程度上盘活了高校教师流动的市场机制,提升了高校办学活力。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要建立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高校不纳入编制管理。
2025-11-24 19:45:00
275
原创 恭喜!这本国产3区飞升中科院1区Top!
是一本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刊登的论文涵盖纳米材料、光电子、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代表着中国工程与材料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近些年期刊稳步增长,小类学科刚从3区升为1区TOP,充分体现了其在学术影响力、论文质量与学科引领力方面的卓越表现,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该领域的核心地位。2025年7月20日(大修修回)-2025年8月11日(小修,要求语言润色、改格式)》大类学科从2区升至1区,小类学科直接从3区升到1区,投中的作者可谓是赢麻了。编辑还给了一轮修改格式。
2025-11-24 15:20:54
265
原创 你就是个普通博士,安心去个三四流高校就可以了!杰青优青不是你努力了就能拿到的!
再说生活上的差距,在双一流的时候指不定凌晨12点都还在实验室苦肝,在双非院校,每天没那么大晋升压力,准点上下班周末乐呵呵陪陪老婆孩子,滋润的不是一星半点。如果你本质上属于知识精英,哪怕没有伟大的情怀,也不要放弃自己的优势,毕竟你的学术训练给了你极强的学习能力。冲一冲评上副高以后,基本上你就有时间做点想做的事情,做生意也好、休闲也罢,绝对比好高校的副高要舒服的多。第二种情况的人,在硕博阶段明明很努力,甚至动用了自己的大多数资源,但是成果也就那么回事,理工科不清楚,文科发了不超过3篇c,而且大概率没有专业c。
2025-11-24 09:08:50
249
原创 【知网普刊】涉及计算机、工程、环境、材料、医学、社科等,1-2天录用,1-2周检索
究进展相关研究均可,涵盖环境科学、纯数学和应用数学、农业研究与工程、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医疗保健科学、物理学、生物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和生物工程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涵盖经济理论、应用经济学、商业管理、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国际经济关系、经济发展与政策、企业战略、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商业分析与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相关研究均可,涵盖自主、行为、心血管、细胞、临床、发育、胃肠道、免疫、神经等多个方面。相关研究均可,涵盖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文学等多个方面。
2025-11-21 15:57:01
1911
原创 炸裂!国产期刊刚升到中科院1区TOP,就开始收版面费了?
期刊自创刊以来影响因子持续攀升,首年即达8.183,2021年突破10.0大关并登顶中科院1区TOP,但好景不长,23年期刊跌落2区,几经沉浮后于2025年再度重返1区TOP,发文量也随之稳步增长,但期刊却紧接着就宣布:从2025年9月1日起,所有接收文章统统需要。体验很差,综述投稿,3审稿人,2个建议小修接收,1个不了解领域也没认真看文章,说了一堆看似合理实际经不起推敲的话,编辑给拒了 申诉无效 以后不会再投 这样的国产期刊,很难让人支持,即便是中科院一区又如何。写了大半年的综述,不是邀稿,没有圈子。
2025-11-21 15:39:04
823
原创 刚刚!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正式公布!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办法》等规定,2025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7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7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2025年外籍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24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7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025年11月21日。2025年11月21日。2025年11月21日。
2025-11-21 09:54:36
125
原创 为省时间,博士生在实验室吃汉堡,直接夺走了他年仅28岁的生命
医生们明白五氯化磷,乙酰氯这些物质的刺激性,但因为当时缺乏对于重氮甲烷的毒性的报道和警示,直到6日早上他们才确定重氮甲烷是症状主因而开始针对治疗,但H. W. 仍在几天内不治身亡。即使我们做了完全的防护、但空气中,或者是各种仪器上残存的微量化学物质是防不胜防的,而这些,都可能让你在实验室准备吃的食物被污染,甚至送入到你的嘴中。危险常常是在不注意的时候发生,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无小事,拒绝实验室饮食,更是为自己,为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可以看到,除了饮食,像是食物的存放,包括戴隐形眼镜都是被明令禁止的行为。
2025-11-21 09:24:54
933
原创 教授坦言:中国科研人太累了,建议培养一些庸俗的爱好
从idea的提出、反复讨论分析、方案实现、论文写作、投稿、与审稿人和编辑斗智斗勇,这个过程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年,一个环节走不下去就会导致前功尽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乐点,要想办法帮这些太过辛劳的科研人员找到最合适的“庸俗点”,把他们从繁琐枯燥且极度艰辛的研究中拽出来。很多人是除了吃饭睡觉都在琢磨问题的,人在不在实验室,都是在想着事的。有人说要多关注科研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但是科研人员的疲劳与体力劳动者是不一样的,,很多人认为,大学老师课少、经费多,到处逛来逛去的,哪来的压力。对于普通的科研人员来说,
2025-11-20 15:43:20
419
原创 高校教师,开始坐班了
从新教师的培养式坐班,到中青年教师的分段式坐班,再到双岗教师的差异化要求,这一管理变革既带来了规范的办公秩序与可控的团队协作,但也使备课、科研等需要深度投入的学术活动,被固定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内。不过,坐班不应该变成简单的考勤工具,只有在制度设计上既尊重教师的时间自治,又兼顾学校管理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坐班有意义、科研有空间、教学更优质”。近期,深圳一大学发布招聘信息,其中明确提到,新招聘的教师,预聘期限6年,分为2期,其中前3年为首聘期,在常规印象里,高校教师似乎自由度极高,没课的时候可以自主分配时间。
2025-11-20 09:16:34
645
原创 活久见!整篇文章全是骂编辑的脏话,编辑部居然还给发表了?
就像上面说的石墨烯掺杂电元素,元素周期表中有84个稳定的元素(除去气体和碳),那么单掺杂的催化剂就能有84个,双掺杂的就能有3486个,三个掺杂的话就是95284个,四个掺杂那就是2*106个,再加上每种材料能在多个领域内应用,按照模板来写的话简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真正的科研人应该不追随潮流,做修修补补的实验,发边边角角的文章,因为这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同时也浪费了国家的财政,对科研的进步没有丝毫意义!这是妥妥的套路模板。其实,这两篇看似很奇葩的论文,都在用自己的存在折射出科研界的论文发表怪像。
2025-11-19 13:30:00
853
原创 恭喜!中科院2区飞升1区TOP,仅3天初审!
该刊属于运筹学与管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三大领域SSCI、SCI双检索期刊,而且还是ABS二星,研究方向符合,理论上有点创新,被录用的概率就比较大!期刊自1968年被数据库检索,至今已稳定检索57年,过去5年的发文量自2021年起有一个显著的提升,在22年翻了一倍,其中2024年发文293篇,审稿很慢,邀请的审稿人很多但要么不接受审稿,要么接受了迟迟不审,等了6个月才收到两个审稿人意见,审稿意见很中肯,但是被拒了。经济类不错的期刊,要求不是挺高,只要研究方向好点,理论上有点创新,就希望很大。
2025-11-17 15:55:59
602
原创 多地发文:支持高校教师离岗创业,保留人事关系
明确,未获批准擅自创业,或虽经审批但个人申请材料中出现瞒报、弄虚作假的,或在职创业行为影响到本职工作的,或在创业过程中对学校声誉利益造成损害和影响的,学校有权令其在限期内停止创业,并视情节轻重,在考核、聘用等方面对其做出相应的处理或处分。市政府发布的《武汉市推进以科技为支撑的高校师生创新创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对于高校教师,经学校同意后可以到企业兼职,获取兼职报酬,实行灵活、弹性工作时间。离岗创业,考验的是教师的能力和魄力,也是对高校管理水平的检测。
2025-11-17 09:46:29
757
原创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即将出炉(附名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〇二研究所。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陈学东(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邓宗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中国机械总院集团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5-11-14 15:17:04
7131
原创 警惕!已有多人被骗,这本毕业神刊官网正在被假冒!
目前期刊被SCIE数据库收录,位列中科院4区,该期刊涵盖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医学、工程学等,是一本多学科交叉的学术平台。以免出现论文被倒卖及抢先发表的情况,我们可以立刻采取一些措施证明自己其实是论文的真正作者,比如说提前在预印本平台上发表,可以作为佐证,在后续的投稿过程中如果目标期刊质疑是否存在一稿多投的情况这也可以作为佐证。,在预印本发表后的论文依然可以向期刊投稿。,不同类型的文章APC有差别,其中,研究文章需支付800美元,评论文章600美元,简短笔记400美元。
2025-11-14 15:06:54
876
原创 “一篇NC,就想中面上?”一篇帖子炸出科研圈的“潜规则”!
同时,这一阶段的申请书整体较为 “粗略”,不少项目只要蹭上当时的科研热点,如转录因子、非编码 RNA、m6A 修饰等,就可能中标。与此同时,NC的年发文量持续增长,从2010年的150篇,到2024年已达10961篇,这种增长趋势被质疑存在“灌水”现象。从 OA 期刊的价值撕裂,到圈子文化的权力异化,再到评审标准的主观随意,暴露出的是制度设计与实践执行的脱节、学术理想与现实利益的冲突。如果说对期刊的争议还停留在“学术层面”,那么项目评审中“人脉关系”的影响,则触及了科研生态更深层次的问题。
2025-11-14 09:09:39
438
原创 新晋中科院2区!IF暴涨133%,有望冲击1区!
该刊虽然创刊不久,但各项指标表现的十分优异,2025年首次从中科院3区升至2区,而且年发文量不断上涨,非常有利于稿件的接收!从2022年-2024年,2年时间增长近3倍,今年截至目前已发表289篇,下半年机会多多!期刊影响因子表现十分出色,2021年首个影响因子5.7,连续2年上涨后24年跃升至7.6,展现出强劲的上升趋势。体验还是挺好的,处理得比较快,一审一个多月,7个专家,4个同意审稿,意见都挺中肯,对文章质量提升挺大的。,其次是印度学者,发文173篇,美国作者发文170篇,位居第三。
2025-11-13 15:25:01
579
原创 2025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出炉(附下载)
本年度入选科学家来自 60 个国家和地区,其中,86% 的入选人次来自10 个国家和地在21个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学科中,共有3562人次入选,其中227人同时入选两个及以上学科,31人同时入选三个及以上学科,他们的学术成果在多个学科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在“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上,美国占据榜首,中国内地和英国分列第二、第三位。• 英国入选570人次,占全球8%,德国入选363人次,澳大利亚入选312人次,加拿大入选227人次,分列第三至六位。
2025-11-13 09:11:29
571
原创 没拿到青年项目,面上项目还有希望吗?拿到了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就容易吗?
面上项目的评审,更看重的是申请人独立的、持续的科研创新能力。这意味着,即使你没有青年项目的“光环”,只要你在后续几年内做出了扎实的工作,积累了过硬的代表作,同样极具竞争力。如果你的代表作是纯粹的跟风或数据堆砌,即便发表了,也容易被评审专家质疑你的独立创新能力和科研品位。青年项目提供的,是一个宝贵的起点和平台,但能否借此跃升,全靠你接下来的规划和拼搏。科研是一场马拉松,青年项目只是第一公里处的领跑者,真正的胜负远未可知。将青年项目视为职业生涯的“终点站”,满足于基本结题要求,缺乏冲击面上的持续动力。
2025-11-12 19:00:00
661
原创 内部爆料!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编委不能因无创新性而拒稿!
总体还算比较顺利,只是审稿的时候是因为找了两个审稿人,其中一个有点慢等了一个月,录用后因为流程调整之类的又等一个月,但是发了催件信后一天就online了,如果不耽搁应该更快。Scientific Reports 的核心特色在于其多学科性,它不仅覆盖传统的自然科学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球科学,也积极收录心理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研究。此外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也曾选择在此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从作者反馈的周期来看,由于期刊投稿量较大,部分作者的可能3个月都没出一审结果,因此对于时间比较紧急的作者来说投稿还需谨慎!
2025-11-12 14:28:44
440
原创 审稿人真好骗!登上SCI的新物种,竟被扒出只是塑料玩具!此外还有咖啡豆蜘蛛、猫咪作者?
在此之前,人们对这种外型奇特的深海鲨鱼的了解很少。正忙于投稿的David R. Grimes 收到了来自掠夺期刊的邮件,希望他担任该掠夺性期刊的审稿人,看到这封垃圾邮件正在气头上,本想直接拒绝的David R. Grimes看到了正在他身边的宠物狗,一只黑色的拉布拉多。很快,世界各地的鲨鱼研究专家们坐不住了,首先有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评论论文,有理有据地指出这项研究存在的疑点:该标本。这只猫在 1982 年去世了。事实的确如此,之后这篇论文不仅被广泛引用,而且最终知道了这只猫的作者身份后,引起的关注更大了。
2025-11-12 09:16:43
366
原创 停止检索!刚刚13本期刊被数据库剔除(附下载)!
期刊最后被Scopus数据库收录到 2025 年发表的第 2025 卷第 22 期 P192-203。期刊最后被Scopus数据库收录到 2025 年发表的第 18 卷第 2 期 P997-1003。期刊最后被Scopus数据库收录到 2025 年发表的第 16 卷第 2 期 P137-146。期刊最后被Scopus数据库收录到 2025 年发表的第 22 卷第 2 期 P619-620。期刊最后被Scopus数据库收录到 2025 年发表的第 28 卷第 2 期 P112-121。
2025-11-11 15:14:01
246
原创 清华博导:想报考我的博士“没有发表过论文没关系,本科、硕士就发表一堆论文甚至出版专著的,我反而很怀疑。
博士阶段的研究计划不必限于过去工作的内容,但把过去工作中的体悟与未来的研究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选择。曾经读过什么书、做过什么事,凡是能够展示你的性格、能力和志向的,都可以说一说。我的文章都没怎么读过的,请慎重报考。说来说去都说不到点子上的,能列举十几项却归纳不到三、五项的,只会背诵别人观点却从不质疑的,思维能力有欠缺。法律的主要课程都学过,法学领域的重要著作至少看过十来本,公法学科的基本理论比较清楚,前沿问题也有所了解。我对考生的期待,简而言之,就是有学术兴趣、学术素养,并且准备将来做学问。
2025-11-11 13:45:00
832
原创 研究显示:40岁及以上高校教师,疾病检出率明显上升
鲍威、谢晓亮和王维民在《玻璃大厦:高校教师职业负荷对健康的影响》一文中指出,2020年教师节,我国研究机构公布了基于约3万名教师的职业心理现状调研报告,该报告指出,高校教师不仅存在严重的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其生理健康也呈现恶化趋势,尤其对于一些年轻的小导师来说,僧多粥少,晋升的机会就那么多,但竞争的人却数不尽。不仅如此,尤其在国内的科研环境之下,申请新课题、带研究生、发表论文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对比同龄群体,高校教师在甲状腺结节与乳腺结节的检出率上分别高出9.95%和7.42%,。
2025-11-11 09:22:33
632
原创 反转!影响因子暴跌40分,却升为中科院1区Top!
具有权威性与前瞻性的综述与专题论文,致力于系统梳理该学科的基础理论框架与发展脉络,并深入剖析关键技术与新兴趋势的研究现状与未来方向。内容涵盖机器学习的核心理论、算法创新及跨领域应用,旨在为研究人员和学习者提供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学术参考。它专注于发表机器学习理论、算法及应用方面的高质量综述性专论,内容涵盖分类、预测、聚类、深度学习等核心方向。其5年影响因子为89,CiteScore为202.9,稳居学科领域顶尖行列,学术地位不容小觑。作为一本高质量综述期刊,FTML发文量较低,创刊至今发文量不足百篇,
2025-11-11 08:00:00
674
原创 同事在顶刊上发了一篇Letter,这能算成果吗?
当然,“算成果” 的程度,最终还是要看具体的评价体系和用途。正因为Letter的体量小、速度快,很多人觉得它可能是发表成果的"捷径",但实际写作中真正能被接收的Letter,并不容易。这些Letter会经过同行评审,具有完整的研究过程描述,通常包括简要的引言、核心实验或理论分析、图表和简短的讨论,发表后和常规文章一样拥有DOI和被SCI、Scopus等数据库收录。不同领域和期刊对Letter的定义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研究数据的"短文章",另一类则是评论性质的"学术通信"。
2025-11-10 14:56:39
1029
原创 离谱!上交大博士扩招至 5000 人,博士要 “贬值”了?
博士学历,曾是妥妥的 "学历天花板",提起读博的人,大家默认是奔着学术顶尖领域去的行业精英。可最近上海交大的一则招生简章,把 "博士教育" 推上了热搜 。2026 年博士生拟扩招到 5000 人,其中校本部就占 4000 人。这数字一出来,网友们的讨论直接炸开了锅。先说说这扩招幅度有多猛,2025 年上交大博士招生是 4000 人,还包含了医学院,今年却没注明是否包含,算下来扩招至少 1000 人。1000名博士什么概念?相当于一年多招了小半个普通高校的博士总量。放在国内顶尖高校里看,这规模也很扎眼。而上海
2025-11-10 09:58:29
371
原创 专家回应“康熙生父为洪承畴”:采样过雍正第五子和恭亲王弘昼后代,DNA证实其努尔哈赤支系
他提到,分子人类学作为研究,采样过程十分严谨,需要当面抽血,涉及重要家族,不仅需要看身份证,还需要问家谱;若涉及爱新觉罗这种重要家庭,还需要请教清史专家,不会仅凭抽样者一面之词就相信其身份。他提到,分子人类学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国际上,古DNA取得突破是在2010年,因此他质疑部分假说中提到的“光绪的Y染色体是O1b-F1759”的信息点,因为“在2003年或2008年,搞考古或文博的人是基本想不到去做古DNA的,当时也没这个技术。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去世,康熙帝追赠他为少师,赐谥号“文襄”。
2025-11-07 20:00:00
207
原创 注意!中科院2区期刊发文已激增1600+篇
致力于推动地球观测与遥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其范围广泛涵盖全球地球观测系统(GEOSS)所关注的九大社会福祉领域,包括生物多样性、健康与气候等传统IEEE语境下未充分探讨的方向。我的文章是从RSE、TGRS外审后又被拒的,所以已经根据这两个期刊的意见修改了2次了,大修呀。但是这个期刊还能给出超专业的很多意见,RSE、TGRS这两个期刊给出的意见也没这个期刊专业,所以我还是很认可这个期刊的。该刊影响因子稳定上涨,年发文量大,录用率在同类期刊中相对较高,平均3-5个月就能录用,是IEEE系里的快刀手。
2025-11-07 15:52:17
393
原创 抓阄给钱、宽进严出:基金委这次是来真的?
这些探索与科技部2020年发布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绩效评估规范》中提出的"分类评价"原则一脉相承,体现了科研管理政策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值得关注的是,基金委在推进改革时展现了开放的学习态度。在借鉴美国NSF"目标导向资助"模式经验的基础上,设立了"量子与人工智能专项",以此推动关键战略领域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改革特别关注到临床医生的实际困境,C类项目的资助门槛明确为"临床问题导向型研究",同时允许临床医生以病例创新、诊疗技术改进等更具实践性的成果作为考核指标,这为临床医学研究者提供了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2025-11-07 09:15:04
786
原创 双一流校长控诉:我国40万博士生像乞丐一样在研究工作....
该网友在留言中提出:博士研究生绝大部分属于脱产学习,生活压力较大,有些学校,只发国家给的每年12000元的助学金,且学业奖学金占比由70%调整到 60%,新生入学奖学金改为只有硕博连读才可获得(硕博连读占比大概在5%),试想一下在二十七八岁的年纪,甚至很多博士研究生都三十岁了,每个月只有1500元的补助,生活压力该有多大,且省内没有针对博士生的科研基金项目可供申请。30岁的Lavanya Nott是地理系的三年级研究生和一名学生研究员,她认为,和自己的群体做出的实际贡献相比,她们这次的诉求完全合情合理。
2025-11-06 09:46:20
880
原创 警惕!年发文激增10倍,这本二区神刊或被On Hold!
7月4日要求重新提交WB未裁剪的条带(注:博主课题组因为都是剪裁的条带,这一步一直反复提交了3次,才通过),而后就一直在with editor阶段;8月19日显示阶段处于peer review,总体效率挺快的,之所以隔了2个月才送审,大部分原因是条带没有整膜,数据整理耽误了时间,所以建议大家提前准备好整膜的原始条带。它以其快速的审稿流程和对国内学者的友好态度吸引了大量投稿,但近期的发文量激增也引发了对其学术质量和长期稳定性的担忧,请各位学者老师们结合自身情况,充分评估潜在风险,谨慎投稿!
2025-11-05 15:10:49
473
原创 版面费太贵?几招教你轻松拿下APC折扣(附申请模板)
别担心,其实很多出版社允许作者申请APC 折扣/减免 (discount/waiver),而且有一定成功率。多数国际出版社将支持 LMICs 科研人作为重要政策,这类申请往往能获得优先审核,部分出版社甚至针对 LMICs 设置了固定的减免额度。并非所有阶段都适合申请 APC 优惠,把握正确的时间窗口,是提高申请成功率的第一步。后,该校研究者在 BMC 系列期刊发表论文时,可直接享受固定比例的折扣,无需额外提交复杂材料,只需证明所属机构即可。申请 APC 折扣/减免的核心,是用清晰、有依据的理由说服出版社。
2025-11-05 13:30:00
451
原创 中国最早的 Nature!作者是个考不上秀才的「败家子」
律吕”是我国古代乐律学的统称,是研究律制构成与应用的科学,律管研究更是律学研究中的难题,《格致汇编》发表徐寿《考证律吕说》这一重要论文,报道了徐寿研究律管管口校正的最新成果,他用实验向著名的物理学家丁铎尔(John Tyndall,1820-1893)《声学》(徐建寅、傅兰雅译,1874年由上海江南制造局刊行)一书提出了质疑,该书(第214页)说:有底管、无底管发出声音的吹奏振动数,在一定时间内,皆与管之长度成正比。之后小试初译的三本书,也完全在徐寿的意料中,一改曾国藩以往的反对态度。
2025-11-05 09:17:05
1132
原创 顶刊突变!IF从11.8降至3.9,超六成编委集体辞职!
然而,在2025年6月发布的JCR报告中,其影响因子从11.8骤降至3.9,跌幅约66.9%,也为此次危机埋下了重要背景。期刊涵盖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影像学、神经科学、生态学、队列数据及系统生物学等方向,并特别鼓励数据类文章(如大型数据集)、方法类文章(如软件、工具和工作流) 的发表.是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一本具有创新性的国际期刊,实施强制性的公开同行评审,致力于推动科学研究中大数据、开放数据和可重复性研究的发展。从期刊发文国家来源占比看,美国发文487篇,占比约35.9%,
2025-11-04 14:36:54
296
原创 争议!IF从8.7升至13.7,却被降至2区!
很一言难尽的投稿体验,整个SI完全不按计划进行,前期每个状态都慢的离谱,中间催了主编十几封邮件,最后把一直不回邮件的某华人guest editor撤换掉之后主编直接接管了,效率好了很多。今年comsoc,sps,itsoc整体IF下降的情况下,这刊的IF涨这么多,争取年底重回中科院1区top吧。2025年期刊影响因子从8.7上升至13.7,令人意外的是,其中科院分区反从1区降为2区,但不少人认为其会在今年年底重回1区TOP,一起来看看期刊详情吧!,稳居学科领域顶尖行列,学术地位不容小觑。
2025-11-03 15:33:32
411
原创 高校官宣:到手140万、编制到人、无非升即走!
复旦大学对“准聘—长聘”制度进行一场“大手术”式的彻底改革,包括不限定留下的人数,只要优秀就能留,把原来晋升职称以后才能留改为“先留后升”的制度,准聘和长聘之间间隔6年,存量教师也将做长聘认定,且只有一次纳入长聘制的机会。总的来说,“非升即走”其实是人才甄选的一种手段,而“预聘-长聘”制度的核心理念,是筛选有学术志向和潜力的青年学者,让他们专注研究领域或扩展新的跨学科方向,而非让学者们“卷”进学术竞争,徒增压力的“淘汰游戏”。多所高校不实行“非升即走”,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是对异化现象的纠偏。
2025-11-03 13:45:00
304
原创 全领域的中科院1区期刊汇总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现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制定,全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简称“中科院分区”)。主要服务于中国科研评价体系,根据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分类,主要在中国使用。每个学科期刊按3年平均影响因子排名,前5%为该类1区、6%~20%为2区、21%~50%为3区,其余的为4区,整体分布呈金字塔形。
2025-11-03 09:16:37
351
原创 【知网普刊】涉及计算机、工程、环境、材料、医学、社科等,1-2天录用,1-2周检索
究进展相关研究均可,涵盖环境科学、纯数学和应用数学、农业研究与工程、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医疗保健科学、物理学、生物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和生物工程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涵盖经济理论、应用经济学、商业管理、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国际经济关系、经济发展与政策、企业战略、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商业分析与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相关研究均可,涵盖自主、行为、心血管、细胞、临床、发育、胃肠道、免疫、神经等多个方面。相关研究均可,涵盖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文学等多个方面。
2025-10-31 15:52:55
1575
原创 重磅!2025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发布(附下载)!
另外提醒大家:科技核心期刊的有效期一般为发布通知起,到次年年底。科技核心是为数不多提供目录有效期证明的,如果你发的期刊掉选,不用着急联系社里哦,有效期内依然能予以认定的。10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25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2025版科技核心期刊目录(学术卷)共计收录期刊2693本,以下为学术卷完整目录。2025年科技核心期刊目录公布,官方给期刊发布的收录证书上面明确写有“有效期至:2026年12月”。今年的科技核心做出最新变更,将自科卷和社科卷合并为学术卷,单独出版学术卷和科普卷。
2025-10-31 15:01:07
1554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