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波长和波数不仅有关联,而且它们的联系非常紧密,是描述光波空间特性的两个核心物理量。 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对波的空间周期性进行度量。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理解:
-
波长:就像测量一个完整的“波浪”的长度(比如从一个波峰到下一个波峰的距离)。
-
波数:更像是数一数在单位距离内能放下多少个这样的“波浪”。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它们的定义、关联和区别。
1. 定义
波长
-
符号:通常用希腊字母 λ 表示。
-
定义: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位相差 2π 的两个相邻点之间的距离。简单说,就是一个完整波循环的长度。
-
单位:米。
-
物理意义:描述波的空间周期性。波长越长,单个波的空间跨度就越大。
波数
波数的定义有两种常见形式,需要根据上下文区分:
a) 角波数
-
符号:通常用字母 k 表示。
-
定义:k = 2π / λ
-
单位:弧度/米。
-
物理意义:表示在 2π 米的距离内,波经历了多少个完整的周期。它直接关联到波的相位变化率。在波传播方程中,
kz表示波沿 z 方向传播时的相位项。
b) 光谱学波数
-
符号:通常用 ṽ 表示。
-
定义:ṽ = 1 / λ
-
单位:1/米,更常用的是 1/厘米。
-
物理意义:表示在 1 米的距离内,波包含了多少个完整的周期。在光谱学中非常常用。
在物理学和光学(尤其是波导理论)中,当我们提到“波数”时,绝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第一种,即角波数 k。 下面的讨论也主要围绕角波数 k 展开。
2. 核心关联
它们最根本、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上面提到的定义式:
k=2πλk=λ2π
这个公式就是连接波长和(角)波数的桥梁。
为什么是 2π?
因为一个完整的波周期对应着相位变化 2π 弧度。所以,波数 k 本质上是空间角频率,它衡量的是相位随空间距离的变化率。这类似于时间角频率 ω = 2π / T(T是周期)衡量的是相位随时间的变化率。
3. 在波动方程中的体现
这个关系在描述波动的数学表达式中看得最清楚。一个沿 z 方向传播的单色平面波可以表示为:
E(z,t)=Acos(kz−ωt+ϕ)E(z,t)=Acos(kz−ωt+ϕ)
-
当
z增加一个波长λ时,即z -> z + λ,参数kz变为k(z + λ) = kz + kλ。 -
为了保证相位增加
kλ=2πkλ=2π2π,从而使得余弦函数的值重复(即完成一个周期),必须有: -
这就直接得到了 k=2π/λk=2π/λ。
4. 与折射率的关系(在介质中)
上面的讨论是针对真空中的光。当光进入介质时,其波长和波数会发生变化,但频率 f 保持不变。
-
真空中的波长和波数:
λ₀,k₀ = 2π / λ₀ -
介质中的波长和波数: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变慢,
v = c / n(n是介质的折射率)。因此:-
介质中的波长:
λ = λ₀ / n -
介质中的波数:
k = n * k₀ = n * (2π / λ₀) = 2π / λ
-
关键点:在介质中,波数 k 变为了真空中的 n 倍。这反映了光在介质中振荡得更“密集”。
5. 总结对比
| 特性 | 波长 | 角波数 |
|---|---|---|
| 符号 | λ | k |
| 定义 | 一个完整波周期的长度 | k=2πλk=λ2π |
| 单位 | 米 | 弧度/米 |
| 物理意义 | 波的空间周期 | 波的空间角频率(相位变化率) |
| 在介质中 | λ=λ0nλ=nλ0 | k=nk0k=nk0 |
| 在波动方程中的角色 | 直观描述波的长短 | 直接参与相位计算 kz |
结论:波长 λ 和波数 k 是成反比关系的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波长越长,波数越小,表示波在空间上更“舒展”;波长越短,波数越大,表示波在空间上更“紧凑”。在理论计算和公式推导中,波数 k 因其在数学表达上的便利性而使用得更为频繁。
94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