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格数据坐标校准分片并显示

本文介绍了GIS领域的多种实用工具和技术,包括使用Arcmap/GlobalMapper进行坐标校准的方法,利用MapTiler创建并生成OpenLayer源码的过程,将Shapefile导入SQL Server数据库的技巧,以及Geoserver缓存解决方案——GeoWebCache的介绍。
部署运行你感兴趣的模型镜像

Arcmap /Global Mapper坐标校准

MapTiler 分片并且生成openlayer源码


shape存储到sqlserver中     shp2sql


geoserver 的缓存   GeoWebCache


您可能感兴趣的与本文相关的镜像

Stable-Diffusion-3.5

Stable-Diffusion-3.5

图片生成
Stable-Diffusion

Stable Diffusion 3.5 (SD 3.5) 是由 Stability AI 推出的新一代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相比 3.0 版本,它提升了图像质量、运行速度和硬件效率

### ArcGIS 中栅格数据坐标系转换方法 在 ArcGIS 中,对栅格数据进行坐标系转换是一项常见的操作。以下是关于如何完成这一任务的具体说明: #### 使用 Define Projection 工具定义投影 如果需要为栅格数据指定一个新的坐标系,可以使用 **Define Projection** 工具。此工具主要用于更新栅格文件的元数据以匹配实际使用的坐标系[^3]。 1. 打开 **ArcToolbox** 工具栏。 2. 导航至 `Data Management Tools` → `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 → `Raster` → `Define Projection`。 3.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输入栅格数据以及目标坐标系参数。 需要注意的是,该工具仅修改栅格数据的元数据而不改变其几何位置或重新计算像素值。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需要执行重投影操作。 #### 使用 Project Raster 进行重投影 当希望真正更改栅格的空间参考调整像元大小时,则应采用 **Project Raster** 方法来实现完整的坐标变换过程。 1. 同样通过访问 **ArcToolbox** 开始配置流程: - 依次展开菜单项:`Data Management Tools` → `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 → `Raster` → `Project Raster`。 2. 配置各项必要参数如下所示: - 输入栅格 (Input Raster): 指定待处理的数据源路径; - 输出栅格 (Output Raster Dataset): 定义保存新成果的位置及其命名方式; - 输出坐标系 (Output Coordinate System): 设定最终所需的地理/投影参照体系结构; - 胡椒效应消除算法 (Resampling Technique): 提供多种插值选项用于控制输出质量,默认推荐 NEAREST 表示最近邻域法适用于分类图像;BILINEAR 和 CUBIC 则分别对应双线性和三次卷积技术更适合连续变化表面建模场景下应用。 ```python import arcpy arcpy.ProjectRaster_management( in_raster="path_to_input_raster", out_raster="path_to_output_raster", out_coor_system=arcpy.SpatialReference("WGS 1984"), resampling_type="NEAREST" ) ``` 上述脚本展示了利用 Python API 自动化批量作业的一个简单例子,其中调用了 `arcpy` 库下的函数完成了整个项目级别的迁移工作流封装。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