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6的内存分段机制 内存寻址

本文介绍了8086处理器的内存分段机制,包括段寄存器的作用,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转换过程,以及在保护模式下的寻址方式。8086的段寄存器(如CS, DS)与偏移地址结合形成逻辑地址,通过左移和相加生成物理地址。在保护模式下,逻辑地址经过段描述符表转换为线性地址,可能进一步通过分页机制转化为物理地址。段机制允许系统将内存划分为受保护的区域,每个区域(段)有自己的属性和访问权限。" 137718268,7337247,深度学习模型压缩与边缘计算实战,"['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AI', '边缘计算', 'Python']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如图,8086内部有8个16位寄存器,AX BX CX DX SI DI BP SP

为了加快指令执行速度,8086内部有一个6字节的指令预取队列,当处理器执行不需要访问内存的指令时,指令预取部件访问内存预取指令。

这里写图片描述

8086有4个段寄存器 CS DS ES IP,当一段代码开始执行时,CS指向代码段的起始地址,IP指向段内偏移。CS:IP共同形成逻辑地址,并由总线接口部件来变换为物理地址来取得指令。

如果指令执行过程中需要访问内存单元,处理器将用DS的值和指令中提供的偏移地址相加来形成内存所需的物理地址。

8086的段寄存器和IP寄存器都是16位的,寻址空间 64KB,但是8086提供了20位地址线。1M内存,8086在形成物理地址时,先将段寄存器的内容左移4位,再同 16位的偏移地址相加。

保护模式下寻址

参考:http://blog.youkuaiyun.com/fivedoumi/article/details/50493575

  • 逻辑地址 :
    段标识符:段内偏移量
  • 线性地址:
    是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变换之间的中间层。程序代码会产生逻辑地址,或说是段中的偏移地址,加上相应段的基地址就生成了一个线性地址。如果启用了分页机制,那么线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