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需求管理只局限于软件工程范畴吗?——一个烂尾项目尾款回收案例的思考

本文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讲述了在项目管理中如何处理需求变更导致的成本损失。项目经理通过详实的证据与客户进行多轮沟通,最终成功回收成本。文章探讨了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证据留存、沟通策略及组织层面的需求管理与协同机制的重要性,强调了预防风险的机制建设和跨部门协作的必要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近段时间公司在筹备CMMI 5级认证,主任评估师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是实战派资深人士,为国内很多大企业提供软件工程和管理咨询。应团队要求请老师做了一堂软件需求培训课,这是应老师需要,我分享的一个与需求有关的案例,同时也是从软件工程之外的角度对需求管理的重新思考。

项目情况

13年左右,公司业务重组,我接手了一个新部门,因此接手了一个已结束的烂尾项目,客户是国内一家著名的航空公司。

这是一个整包项目,客户提需求,我们交结果。因为需求变更过多,项目异常终止,留下未执行完的合同,项目成本未回收,处于亏损状态。

好在我方项目经理契约意识很强,每次有需求变更,无论客户的项目经理是否回复确认,都会给对方发邮件说明项目的变更情况,事后经统计的总体变更工作量达到60%。

处理方式

  • 确定目标:

和上级领导请示,最低目标是回收成本。

  • 客户谈判:

第一步,尝试性沟通:以充足的证据作为基础,先当面沟通,当面说的挺好,回复去努力推动,因为项目是异常终止,结果可以预见,后面就没回音了。

第二步,表明态度,穷追不舍:遇到这种情况,我先是表明有困难可以商量,没有回复我会一直骚扰你,还是没回复。

第三步,书面催款:进入下一阶段,发催款邮件,邮件一律抄送他的上级,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第四步,法律恐吓:最后就是硬的一手,告知再得不到答复我们会发律师函。项目没做好可能也就是部门内知道,如果收到律师函,他的整个部门就在自己公司挂好了,坏事传千里,谁都不想名声在外,于是对方有了实质性响应。

经过半年多的拉锯,最后回款50多万,收回项目了成本。

事后思考

如果没有项目经理的有效证据,这笔款是否收得回来?

为什么需求变更超过60%才以项目终止的方式结束,中途及时沟通是不是会有项目成功的可能?或者其他更好的出口?

其他项目如何避免这样的风险出现?是把关键赌在项目经理一人身上,还是应该有个机制?怎样的机制能以最小的代价预防大部分风险?

组织对项目是如何管理的?项目汇报有没有个内容框架?如何识别和管理项目风险?日常和风险发生时,项目经理、客户经理/销售经理是否有配合,标准的最小行动计划是什么?

需求管理仅限于狭义的软件工程范畴,还是应该与组织的其他管理相协同?组织运营管理应如何与项目管理对接?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意识到问题就能解决,关键是有没有相关的意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