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延迟测试与 IDDQ 测试全解析
1. 可变时钟非扫描时序测试
1.1 测试原理
在非扫描时序电路中进行延迟故障测试时,需要多个向量。具体步骤如下:
1. 向量对(V1,V2)应满足特定条件,V2 需通过组合函数由 V1 推导得出。
2. V1 由一组从初始状态开始的向量生成,这组向量被称为证明序列。
3. 若路径终点为触发器,则需将状态传播到输出端口(PO),此部分测试称为传播序列。
1.2 慢时钟或可变时钟延迟测试
为确保 V2 正确生成且不受 V1 传播延迟的影响,使用慢时钟让 V1 有足够时间在电路中传播。整个测试序列中,仅 V2 使用额定时钟,这种方法被称为慢时钟或可变时钟延迟测试。
1.3 测试问题与解决方案
尽管慢时钟可防止电路延迟干扰目标故障检测,但在使用额定时钟的时间帧内,其他路径延迟仍可能影响触发器状态。Chakraborty 等人提出了几种替代方案。
1.4 测试定义
- 组合鲁棒测试 :能在电路存在任意延迟的情况下,保证检测组合电路目标延迟故障的测试,由向量对(V1,V2)组成,应用测试时需确保 V1 变化稳定后再应用 V2。
- 时序鲁棒测试 :能在电路存在任意延迟的情况下,保证检测时序电路目标延迟故障的测试。对于可变时钟测试,考虑三种故障模型:
- 故障模型 A :假设除路径终点外的所有触发器不受任何延迟故障影响,若假设不成立,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