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读了《小团队目标管理》的制定计划和执行监督章节,对于制定计划,公司现有的OKR计划制定,其实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计划制定既需要考虑实际的任务工作量和难度,也要考虑紧急事情的插入,对于组员的工作能力也需要一个正确的评估。不过书中提到了一个容易让人忽视的点,就是说制定计划前,要先做总结。总结是对过去和现状的总结,计划是对未来的计划,不了解过去和现状,就算明确了目标,计划也可能不切实际。其实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计划,等于没有计划。做总结是为了发现真正的问题,而计划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运用鱼骨头法可以很好的分析出问题原因,是总结的有力工具。
对于执行监督,目前没有有效的制度规定,特别是在工作繁忙时,很容易丢掉的一环,特别可能是组员的结果最后呈现的是不是达到预期的目标,有没有偏离轨道,如何在过程去把控,到最后呈现的结果不会偏离太远。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不是制定计划了,就直接放手啥也不管,只等最后结果出炉。如果进行有效的执行监督,是一个考验管理者的难题。针对目标达成,如果能养成提前预警,发现问题的习惯,需要时间刻意去培养,而不是被动等待问题可以自下而上得以发现和解决。检查是团队的常态化工作,但是实施不好容易引发内部矛盾。团队管理者要树立团队成员对检查的正确态度,构建“越检查,越信任”的组织文化。同时也要做好对实施检查人员的管理,不I能让检查变味。监督的本质就是改进员工的工作,有一款很好的工具方法论就是吉尔伯特行为工程模型,需要注意的就是:先客观,再主观,先环境,再个人,先主要,再次要,先总结,再改进。监督的第二层含义就是如何有效的引导员工,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ORID引导法,O指的是事实,R指的是感受,I指的是解释,D指的是决策。需要培养员工,为行动找方法,不要为不行动找借口的思维习惯。书中本质上还是没有很好的解决如何有效的实行过程监督,只能通过管理者躬身入局,以及培养员工的积极主动工作上去下功夫,事情是依赖人去达成的,人是关键。是人就会有局限性,是人就会犯错,如何通过常态化的监督让工作可以很好按预期目的达成,不出差错,这才是监督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