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的哲学

本文探讨了游戏开发过程中的哲学思考,包括如何让游戏变得有趣、游戏与现实社会的关系,以及从游戏的角度出发对无神论与有神论的讨论。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游戏开发的哲学

 

 

一年前开始创业,制作游戏,从一开始概念出现,一行行代码构建到发布上线,到现在完全结束。迷茫与煎熬中,人总是会有很多想法。对游戏,人生的思考。看芸芸众生为生存奔波,我还有时间思考,不管结果如何,相对来说也许还算是幸运的。

 

如何让游戏好玩

 

一开始,当游戏刚刚做出来的时候,玩游戏的时候总是感觉索然无味。原因很简单:茫无目的。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游戏中要做什么,除了千篇一律的毫无目的打怪升级,很长一段时间以内我一筹莫展。这个时候我开始思考,人觉得游戏好玩是在什么状态下产生的呢?想一下自己玩游戏的体验就可以想到了:就是在有需求的时候。如果一个人玩游戏的过程中,产生了需求,强烈的渴望得到某些虚拟物品,这些需求会不断驱使人不厌其烦的玩下去。例如某种道具,或者装备,或者宠物等等。简单的说,就是在一个人拥有强烈渴望某种东西的时候,这时是最好玩的时候。这样一条简单规则,放在现实中着实能让人大吃一惊:这也就表示,在现实中,每个人都有大量各种未能满足的需求,这往往成为很多人痛苦的根源。换位思考一下,把现实看作游戏,这其实表示,人这个时候是在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状态。如果没有需求,像和尚一样断除六欲恐怕人生也索然无味。现实,比起世界上任何现有的游戏都好玩得多,因为任何一款游戏,也没有现实这么多的需求。也许,人选择了一个最好玩的游戏?我在想要是我有造物主的神力就好了,直接给人某种欲望,那人就会沉沦在游戏中。

当然,在没有神力的情况下,如何让游戏好玩呢?你不可能真的给人创造欲望。这个时候只能用游戏满足人的现实需求。

 

游戏与现实的关系

现实中,人类社会其实是一个大整体,脱离了社会,人基本很难生存。我在创业的过程中想到了这一点。那段时间,我不断思考如何赚钱。在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需求。你能找到人的需求并提供服务满足人的需求,那你就可以赚钱。事实上,人活着,需求多的寸步难行。没吃没穿没房没车等等,甚至无立身之地。而大批创业者还在苦思冥想人是否有新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一旦发现新需求,这个创业者只要不是太笨,一般都会成功。就因为人有太多的需求,才造就了现实这么多的职业。按理说,人应该感到幸福,因为现如今创业者要想到一个新的未能满足的需求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也并不表示人的所有需求都被满足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又会产生新需求。这就会产生一片“蓝海”。随着时间推移,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面的大批企业跟进。竞争加剧,蓝海变成红海。例如,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就产生了新的需求:网上聊天。这就催生了腾讯QQ这种帝国企业。

游戏,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受现实规则驱使的。尽管每个游戏都有它自己的游戏规则,但是制作游戏的是人,玩游戏的也是人。这也就表示游戏不可能脱离现实。本质上,游戏也是满足人的某些现实需求。但是游戏相对于其他产品来说,可操作空间可能更大。一个游戏包含音乐,美术,体感,小说等等元素,而每一个元素在现实中都可以成为一大职业。

 

无神论与有神论

想象一下,当一个人手拿游戏手柄聚精会神的玩一款游戏的时候,例如《超级玛丽》,人的神经已经同游戏屏幕,手柄连为一体,人从屏幕接受信息,通过手柄输入反馈。本质上,这时就相当于这个人已经灵魂附在了游戏角色玛丽身上了,这时玛丽就是玩家,玩家就是玛丽。如果不受现实世界的干扰(在聚精会神的时候受到现实干扰很小可以忽略),人的灵魂已经进入到了游戏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只能左右行走,跳跃,以及踩蘑菇等一些简单的动作,这个世界只有二维,并且规则简单。

 

很多无神论者估计会问:什么是灵魂?这个暂时先忽略它。

这个情况可能觉得很正常没什么特别的。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游戏仿真度会变得越来越高。很多小说中都出现过这种场景:一个人进入养生仓,在养生仓中连接游戏,养生仓的营养液提供人的现实世界的营养需求,而人可以进入游戏很长一段时间,几个月甚至几年或者更长。

在游戏中,所有感受与现实世界一模一样。包括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尝到的,闻到的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放到这个养生仓中进入虚拟游戏世界,这个婴儿在虚拟世界中长大,他会知道他处在一个虚拟世界中吗?也就是他会知道他所处的世界没有任何东西是真的,全部都是计算机模拟的电子信号吗?不会知道。

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你如何担保你现在不是跟这个婴儿一样处在一个虚拟世界中?

这就是哲学上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缸中之脑。也是电影《黑客帝国》表达的思想。

黑客帝国有一段台词:什么叫真?你怎样给真下定义,如果你说的真就是你能感觉到的东西,你能闻到的气味,你能尝到的味道,那么这个真就是你大脑做出反应的电子信号。

《心经》中有这么一句话: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从这个思想实验可以得出几个惊人的推论:

1.意识并不依赖物质。

这个结论直接推翻了唯物主义世界观。

唯物主义说,现实中一切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一个人如果死了,就灰飞烟灭,这个人也就不存在了。以上实验可以看出,世界原本是没有任何真实的物质,所以人的意识肯定不会依赖于世界上的任何物质,至少是虚拟世界。所以虚拟世界里一个人死了,他的意识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是游戏结束,回到现实。

2.鬼神是存在的。

这个也很容易理解,一个人如果死了意识还在,那么这个人存在的形式可以称之为鬼或者神。

 

关于什么是灵魂这个问题,恐怕早已经能够体会到了。

 

 

最后的最后要说明的是,这个思想实验的结论:人处在虚拟世界中。只有50%的可能性,所以推论也就不是一定正确。

但是也足够说明唯物主义并不是真理。

 

其实唯物主义不坏,通常有诸多好处,但我并不觉得完全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完美无缺的。这里涉及到一个经济学中的博弈问题:重复博弈。在一次性博弈中,人总是倾向于欺骗和背叛。而在重复博弈中,人则倾向于诚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