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号【逆向通信猿】更精彩!!! 目录 仿真结果 卷积码原理图 删余后性能比较 常用的删余码 仿真代码 根据码率生成打孔参数(子函数) 将标准(2, 1, 6)编码后的序列进行打孔,生成删余码(子函数) 对接收到的序列进行反打孔,将原来打孔删除的比特进行补零(子函数) BPSK调制下(2,1,6)标准卷积码及打孔生成2/3、3/4、4/5、5/6删余码Viterbi译码误码率曲线图 仿真结果 卷积码原理图 打孔生成删余码的具体实现部分有详细的注释,一看必会! 删余后性能比较 由上图可见,当我们把(2, 1, 6)卷积码删除得到(4, 3, 2)删除码后,虽然提高了传输效率,但码的纠错能力明显降低.如果从删除后的码序列,利用恢复删除码元算法,恢复出已被删除的信息,复原成(2, 1, 6)码,利用原(2, 1, 6)码的方法译码,虽然达不到原(2, 1, 6)码的纠错能力,但可以明显改善了3/4删除码的纠错性能,这样不仅提高了码的纠错性能,而且节省了译码器设备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