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浪》一书全面回顾了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将中国互联网第一次、第二次浪潮兴起的环境、文化、人物和企业一一道来,从而展示出中国互联网第三次浪潮的发端,重点分析了互联网第三次浪潮和第一次、第二次浪潮的区别,揭示了第三次浪潮的核心规则的变化,全景式地展示了第三次浪潮涉及的行业、应用重点、资金分布和区域特征,展望了本次浪潮给中国互联网行业、通讯行业和IT行业带来的巨大机会与挑战。
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次浪潮由新浪、搜狐、网易等三大门户的创建开始发端。1999年7月,名不见经传的中华网在Nasdaq成功上市,融资8600万美元;2000年1月,在Nasdaq即将接近最高峰的时刻,再次发行新股,又募得令人惊讶的3亿美元,第一次让风险投资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由此带动了三大门户上市热潮,以及一大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兴起。
随着携程上市,盛大上市,一批SP公司上市,中国互联网的第二次热潮开始了。而2005年8月5日百度的上市将这股热潮推到最高峰。中国互联网形成了SP、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三大很扎实的赢利模式,每一项都达到数十亿的年收入规模。
从2007年开始,中国互联网将进入第三次浪潮,称之为泛互联网阶段,第三浪将以3G为核心,爆发在四大热点上:第一是移动互联网,第二是数字娱乐,第三是电子商务,第四是Web2.0。这四大领域都将在第三浪中诞生大批全新的公司,在规模上和发展势头上,都将超过现在已经成功的互联网企业。
《第三浪》一书汇集了中国数十位互联网专家、学者精英的观察和分析,为中国读者全面系统地揭示中国互联网的第三次浪潮的全貌。
2009年3月31日,创业板确定5月1日开始推出,期待十年的一个心愿尘埃落定。要是再晚一天发布消息,那么大多数人肯定以为这是一个愚人节新闻。因为,当下这个时节,当下这种形势,让最铁杆的创业板支持者也不敢多奢望。
但是,就是在全球经济最飘摇不定的时候,在中国经济底部非常暧昧不清的时候,创业板出台了!这是多不容易的决策,这是多么富有智慧和勇气的决定!可以说,因为创业板,中国第三浪的进程将大大加快,中国经济复苏的动力将大大加强,中国高科技崛起的历程也将大大缩短。因为,信心比黄金更贵,没有比创业板更好的信心强心剂,也没有比创业板更好的四两拨千斤的刺激经济的举措。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再来审视第三浪,就会更加明朗。
2006年,我第一次参加浙江电信举办的“春回燕归”活动。虽然我每年都去杭州,但是,也就是这一次,杭州让我刮目相看,让我萌动回归浙江的念头。也是这时候,我们和浙江电信的老总张新建开始探讨第三浪的问题,也就是中国互联网下一波更精彩的内容。随后阿里巴巴上市,浙江在互联网界的份量一下子凸显,然后,又是金融危机,我们早期比较乐观的预测不得不做出修正。
到2009年,正好是互联网实验室实创办十周年。十年一梦,加上更早几年的互联网评论,从十多年亲身经历和实践,总结出“三年理论”:中国互联网迄今为止,也是三年一个波段,上上下下,起起伏伏,风风雨雨,比18个月的摩尔定律还要精确和有意思。所以,我们根据历史推导,认为2008年到2011年,这三年也是一段,是个冬天,甚至我们认为这三年是个萧条期。萧条期的定义主要从资本市场角度考虑,很多资本方面的要素要三年之后,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当然,胳膊扭不过大腿,大形势的变化,随时将改变互联网形势的走势。
然而,就是这个萧条期,中国互联网整个历史上最精彩的事情也发生在其中。所以,我们说,这可能是最坏的三年,也是最好的三年;是最残酷的三年,也是最精彩的三年;是最迷惘的三年,也是最带劲的三年。因为这个三年中,将会发生一件很简单、很直观,但是很容易被人忽视的事情:中国网民将从2009年初的3亿,增加到2011年的6亿。这不仅仅是一个量变,而将引发一系列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