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接口:概识

前两天有个读者让我写点关于DP接口的东西,这网上到处都是资料,我想没必要吧,于是我装高冷回复了个”不“,结果你猜怎么着?

他开始夸我,说我写的东西blabla一顿吹捧,什么深入浅出啊、由表及里等等,我真怀疑他是个文科生,这我要是再不表示一下,那我真混蛋。

很难通过一篇文章去把一个协议的方方面面都覆盖,所以如果我能侥幸让阅读这几篇文章的人有点收获,那是我的不胜荣幸。

START!!!

日常生活中接口,你必然是或多或少有所见识,VGA、DVI、LVDS、HDMI和DP这几个名词必然听过,今天我的关注点在DP,但是你要是单独说DP,很难讲,你看哪个开发布会不得提一下友商。

先扯点概念

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在2006年推出了DisplayPort接口标准,这一标准的问世标志着显示接口技术的一次重大革新。从推出至今,DP接口已经迅速在个人计算机领域推广开来,成为了显卡和显示器之间的主流连接接口之一。现如今,绝大多数新显卡都将DP接口作为主要输出端口,而新推出的显示器也普遍同时搭载了HDMI和DP两种接口,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尽管DP接口相对于HDMI等显示标准来说较为年轻,但它在技术上的优势使得它逐渐成为了市场上的主流选择。

顾名思义,DisplayPort(DP)接口从诞生之初就是为了显示器而设计的,旨在替代VGA、DVI等传统接口

到这里可能就纳闷,为甚你要把我VGA、DVI替换掉?

当然是因为现实。

靠,怎么联想到我的悲惨爱情失败经历

大概我将原因梳理为三个方面:

  • 1、技术进步的推动
    • 高分辨率与高带宽需求: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高分辨率和高刷新率显示器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VGA和DVI接口在带宽上存在一定的限制,难以满足这些新兴需求。DP接口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支持更高的分辨率和刷新率,从而满足了用户对高质量显示效果的追求。
    • 全数字信号传输:DP接口采用全数字信号传输方式,相比VGA接口的模拟信号传输,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清晰度。同时,全数字传输也减少了信号损失和干扰,提高了图像质量。

数字抗干扰能力是比模拟好的。

想想数字信号只传输代表零和一的高低电平,即使受到干扰,高低电平仍然清晰可变,因此能够稳定输出清晰的画面。相比之下,VGA接口传输的是模拟信号,模拟信号传输的是连续的物理量,这样的信号容易受到干扰,从而产生拖影等问题。其次就是由于VGA接口的设计问题,它无法提供更高规格的输出带宽,这在高分辨率和高刷新率普及的今天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肯定想问VGA到底有哪些设计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模拟信号传输的局限性、带宽限制、接口设计上的物理限制以及转换过程中的图像损失等问题,无法提供更高规格的输出带宽。如果想再详细,你去学习了VGA,你就会确实不得劲了。

  • 2、二、功能与特性的优势

    • 音频与视频一体化传输:DP接口不仅支持视频信号的传输,还同时支持音频信号的传输。这一特性简化了连接,使得用户无需额外的音频线缆即可实现音视频同步输出。
    • 多流传输技术:DP接口支持多流传输技术(MST),允许单个DP端口连接多个显示器。这一功能为专业用户提供了更灵活的多显示器配置方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便利性。
    • 向后兼容性与可扩展性:DP接口设计时考虑了向后兼容性,可以与旧的DVI和VGA设备兼容。同时,DP接口还支持更高的可扩展性,可以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需求。

我不但比你能干,还比你干的多且功能更强。

  • 3、市场与应用的需求

    • 专业领域的应用:在专业领域,如图形设计、视频编辑、游戏竞技等,用户对显示器的性能要求极高。DP接口以其出色的性能表现,成为了这些专业用户的首选。
    • 消费市场的推动:随着消费者对高质量显示效果的需求不断增加,DP接口逐渐在消费市场中得到推广和应用。虽然目前HDMI接口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但DP接口凭借其技术优势,正在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这一点,也就是因为前面两点的优秀打下的基础。

常见的DP接口有两种类型:

  • 一种是标准的DP接口类型,它呈现为一个缺少了一个角的矩形;

  • 另一种是由苹果公司主导设计的Mini DP接口,这种接口在很多轻薄笔记本上比较常见。

前面与HDMI接口相同,DP接口传输的也是数字信号。很明显,在上面的几个接口中和DP相互抗衡的就是HDMI。

来瞅瞅DP与HDMI的对比

  1. 传输性能

    • DP接口在传输性能上具有显著优势。它支持更高的分辨率和刷新率,能够满足高端用户和游戏玩家的需求。例如,DP 1.4版本已经支持8K分辨率和60Hz刷新率的传输,而HDMI 2.1虽然也支持8K分辨率,但在刷新率上可能有所限制。
    • 此外,DP接口还支持多流传输(MST)功能,可以同时连接多个显示器并传输不同的画面内容,这在多屏办公或游戏场景中非常有用。
  2. 音频传输

    • DP接口和HDMI接口都支持音频传输功能。这意味着通过这两个接口连接的显示器不仅可以显示画面,还可以播放声音。然而,在某些情况下,DP接口的音频传输可能更稳定、更清晰。
  3. 兼容性

    • HDMI接口在市场上的普及程度较高,因此它在兼容性方面可能更具优势。许多老旧的设备和电视仍然支持HDMI接口,而DP接口则相对较少见。然而,随着DP接口的逐渐普及和更新迭代,这一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4. 成本与专利费

    • DP接口是一个免专利费的协议,这意味着厂商在生产支持DP接口的设备时不需要支付额外的专利费用。相比之下,HDMI接口则需要提交专利费用给HDMI许可管理公司(HDMI LLC)。这一因素使得DP接口在成本上具有优势,也促进了其在市场上的普及。

所以你感觉到,这比下来,感激DP发展起来不就是时间问题?

从最早的DP 1.0版本开始,其传输速率就达到了10.8Gbps,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DP的传输速率也在不断提升。到了DP 2.0版本,其传输速率已经飙升到了80Gbps,这样的带宽足以支持4K分辨率下240Hz或8K分辨率下60Hz的内容传输。

更令人惊叹的是,当结合显示流压缩技术时,DP的实际传输规格可以进一步提升到同步的16K分辨率下60Hz。这意味着,未来的高清显示设备将能够通过DP接口实现更加细腻、流畅的画面展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DP的实际传输速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取决于当前的传输模式DP接口会根据当前显示的规格自动调整传输模式,以适应不同的分辨率和刷新率需求。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DP线材的质量。

由于DP线材没有严格的认证过程,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劣质的DP线材可能无法稳定保持一个恒定的传输速率导致DP接口在不同传输模式之间反复切换,从而引发画面闪烁、卡顿等问题。这也是很多人觉得DP不如HDMI稳定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选购DP线材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大牌产品:尽量购买口碑较好的大品牌DP线材,这些产品通常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提供更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2. 关注线材规格:不要过分关注商家标注的DP版本,因为版本只与设备有关,而与线材无关。我们只需要选择标注支持你想要的显示规格的线材即可。
  3. 避免劣质线材:不要为了省钱而购买劣质的DP线材,这些线材可能会因为引脚错误等问题导致短路,甚至销毁其他设备。

此外,DP还具有出色的兼容性。它不仅能够向下兼容老版本的DP接口,还在DP 1.1版本中就引入了双模式(Dual-Mode)功能。这一功能允许DP接口直接转换为HDMI或DVI信号,虽然带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同样支持HDMI的很多特性。这使得DP接口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显示设备,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和选择。

然而,HDMI接口并不能直接转换为DP接口,这需要设计一套专门的芯片进行转换。因此,市面上HDMI转DP的转换器相对较多,且由于转换芯片的存在,这些转换器的体积往往较大。而且成本也变高了。

对于PC游戏玩家来说,DP接口在DP1.2版本时期就引入了Adaptive-Sync技术,这一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FreeSync与G-Sync这两种可变刷新率(VRR)技术

与视频游戏不同,电脑游戏的画面是实时渲染的,有时会出现前一帧画面还未渲染完毕,后一帧画面就开始传输的情况,这会导致画面撕裂现象

传统的垂直同步技术虽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会产生较大的操作延迟,因此并不适合对玩家反应速度要求极高的FPS类游戏而可变刷新率技术可以让显示器的刷新率与游戏帧数同步,从而在硬件上避免了画面撕裂的问题,为玩家提供更加流畅的游戏体验。

相比之下,HDMI接口在2.1版本才引入了对VRR的支持,且适用范围相对有限。

此外,DP接口还使用了微数据包来传输信息,这使得DP拥有非常强大的拓展性。一个数据包中可以包含的数据不仅仅是画面与声音,这种特性使得DP能够实现可变刷新率等高级功能。同时,DP接口还能直接驱动显示器面板,只需显示器驱动板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DP接口可以实现菊花链连接,即将多个显示器一个接一个地连接起来,这在多屏办公或游戏场景中非常有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支持DP协议的USB-C接口也已经出现在市面上。这种接口不仅可以让笔记本边充电边输出画面,还能把显示器当做USB Hub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便捷性。

这部分概念基本来自up主1点44教我的:【科普】DP接口是什么?对比HDMI有哪些优劣?DisplayPort简单科普

上面这个视频是2022年的。

我是不喜欢文章有任何不浅显易懂的存在,所以关于VRR这部分我再啰嗦一下。

  • VRR技术

VRR的全称为Variable Refresh Rate,意为“可变刷新率”,它可以允许屏幕根据当前的游戏帧数效果动态调整图像显示的刷新速率,两者匹配会带来更流畅的视觉体验。

传统上,显示器有一个固定的刷新率(例如60Hz或120Hz),这意味着屏幕每秒刷新固定次数。然而,在播放视频游戏或某些视频内容时,帧率可能会波动,导致画面撕裂或卡顿。VRR技术通过使显示器的刷新率与视频源的帧率同步,确保每一帧都能完整显示,从而提供更流畅的视觉体验。

这玩意看球赛很重要,打游戏很重要。这意味着最终可以以 30 或 60 fps 以外的帧速率运行游戏而不会出现屏幕撕裂,只要帧速率介于显示器的最大和最小刷新率之间。

这一功能其实并不新鲜,在电脑/显示器端的防撕裂技术中早就出现,即LFC(Low Framerate Compensation,低帧率补偿)。例如显卡输出的帧速为50FPS,那么显示设备就可以用100Hz的刷新率,保证画面帧数完美“填充”到每一次输出的画面中。

图片:电脑爱好者

记得我这小土15年去网吧上网,md,卡的我1-11的盖伦被骂惨了,真不是我菜啊,是那个时候没钱,坐在网吧的3元区,显示器太垃圾了。

  • Adaptive-Sync

Adaptive-Sync技术最初由AMD推出,后来被纳入VESA(视频电子标准协会)的开放标准,成为DisplayPort Adaptive-Sync。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子竞技产业的持续升温,Adaptive-Sync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

作为VESA推出的开放标准,Adaptive-Sync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品牌和型号的电竞显示器中,并且与多种显卡兼容,包括AMD和NVIDIA等主流品牌。这使得用户在选择显示器和显卡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 FreeSync

FreeSync技术利用显示器与显卡之间的通信,实时监测显卡输出的帧率,并动态调整显示器的刷新率以匹配该帧率。这样,无论显卡输出的帧率如何变化,显示器都能以相应的刷新率进行显示,从而确保画面的流畅性和连贯性。FreeSync技术是AMD推出的开源标准,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品牌和型号的显示器中。同时,它也与多种显卡兼容,包括AMD和NVIDIA等主流品牌。这使得用户在选择显示器和显卡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FreeSync技术于2014年首次宣布,与Nvidia的专有G-Sync技术竞争。

AMD与VESA(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合作,将Display Sync的支持添加到DisplayPort 1.2a标准,以及后来的HDMI,然后将其用于FreeSync技术。

FreeSync技术有三个认证层级,分别是FreeSync、FreeSync Premium和FreeSync Premium Pro。这些层级根据显示器的性能和功能进行了划分,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FreeSync Premium和FreeSync Premium Pro层级中的显示器均经过认证,可满足强制性LFC(低帧率补偿)要求,并提供更高级别的HDR(高动态范围)支持。

FreeSync技术通常通过DisplayPort或HDMI接口实现,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支持这些接口的显示器都支持FreeSync技术。用户需要查看显示器的具体规格和功能来确定是否支持FreeSync技术。

与NVIDIA的G-Sync技术相比,FreeSync技术具有两个主要优势:无需向OEM展示以供采用,且无需昂贵或专有的硬件模块。这使得FreeSync技术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

  • G-Sync

G-Sync技术是由NVIDIA公司开发的一种先进的显示技术,于2013年推出。

G-Sync技术的核心是一个嵌入在兼容显示器中的专用硬件模块,称为G-Sync控制器。当显卡渲染并发送一帧数据给显示器时,G-Sync控制器会检测到新帧的到来,并通知显示器开始新的一轮刷新周期。显示器按照新的帧率进行刷新,并在适当的时间点显示新帧。此过程持续进行,确保显示器始终与显卡保持同步。

G-Sync技术允许显示器根据显卡输出的实际帧率动态调整其刷新率。例如,一款支持144Hz刷新率的G-Sync显示器可以在48Hz至144Hz的范围内自动调整刷新率,以匹配显卡的实际输出。

NVIDIA的G-Sync技术认证分为三个标准:G-Sync Ultimate、G-Sync和G-Sync Compatible。其中,G-Sync Ultimate是最高级别的认证,要求显示器通过专用的G-Sync模块提供终极的游戏体验,实现完美的VRR性能和惊人的HDR图像质量。

小结一下这几个概念的关系:

VRR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了Adaptive-Sync、FreeSync和G-Sync等具体实现方式。这些技术都是为了解决画面卡顿和撕裂问题而开发的,通过使显示器的刷新率与显卡的帧率同步来实现。

Adaptive-Sync是VESA开发的一种底层技术,用于支持FreeSync和G-Sync等具体实现方式。FreeSync是AMD基于Adaptive-Sync开发的技术,而G-Sync则是NVIDIA开发的技术。虽然它们的工作原理相似,但技术实现和性能标准有所不同。

今天先到这里啦,周末出去徒步了~

  • 下一篇回归正题DP协议、信号、驱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TrustZone_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