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通信系统学习之PDCCH宏观概述
概要
本文是对5G系统的PDCCH宏观理解。之所以从PDCCH开始学习总结,是因为当前所做项目正涉及PDCCH部分,倘若一股脑扎进PDCCH的细化学习,例如CORESET\SS\CCE\AL\REG,很难对PDCCH在5G通信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有清晰的认知,故先知全貌,再深入其中。
5G 系统核心流程概览(简化)
当你拿出手机开始玩时,你知道此时有多少互动正在手机与基站之间发生吗?手机开机到玩手机的过程,来看看手机与基站都在‘聊’些什么吧~
1.小区搜索与选择: UE 开机或移动时,搜索并同步到合适的小区(获取 PSS/SSS,MIB)。
2.系统信息获取: UE 读取 SIB1 和其他 SIBs,了解小区配置和接入参数。
3.随机接入: UE 发起与基站的初始连接(Msg1-Msg4),建立上行同步和初始 C-RNTI。
4.RRC 连接建立: UE 与核心网建立信令连接。
5.下行控制信道监测 (核心含 PDCCH 盲解) : UE 持续 监听配置的 PDCCH 搜索空间,尝试盲解 DCI 格式。
6.数据传输:
下行: 基站根据 DCI 指示的调度信息,在 PDSCH 上发送数据给 UE。UE 根据解出的 DCI 信息去接收、解调和解码对应的 PDSCH。
上行: UE 根据 DCI 指示的调度信息(上行授权),在 PUSCH 上发送数据给基站。
7.测量、切换、连接管理: UE 进行邻区测量,基站根据测量报告决策切换,管理连接状态等。
8.释放: RRC 连接释放,UE 进入空闲态。
上述为5G系统核心流程,UE首先通过同步与系统信息接收获得网络配置参数,完成上下行同步,做好与网络进行通信的前期准备。通过寻呼使网络可以找到UE,并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使UE和网络侧建立信令连接,进而为后续的数据接收搭建好“桥梁”。
PDCCH 盲解在其中的核心位置与作用
“桥梁”一旦搭起,网络侧就可以进一步对UE的行为进行控制,比如对UE进行功率控制、资源分配等。要实现这些控制,网络和UE之间需要建立一个通道来实现控制信息的传递。而实现控制信息传递的通道就是物理层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所处阶段: 在完成初始接入(RRC 连接建立)之后,整个连接态期间持续进行。
对应流程: 下行控制信息接收流程。
关键输入:
(1)RRC 配置的 CORESET(Control Resource Set):定义了 PDCCH 候选在时频域的可能位置(PRB 集合、符号数)。
(2)RRC 配置的 Search Space (搜索空间):定义了 UE 需要监听 PDCCH 候选的具体位置(基于 CORESET)、监听周期、聚合等级、以及可能监控的 DCI 格式。
(3)UE 的 RNTI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这是 UE 的“地址”。用于对 DCI 信息进行加扰(CRC 掩码),UE 在盲解时需要尝试用其可能的 RNTI 去解扰 CRC 以判断 DCI 是否是发给自己的。常见的 RNTI 包括 C-RNTI(动态调度)、SI-RNTI(系统信息)、P-RNTI(寻呼)、RA-RNTI(随机接入响应)等。
盲解过程本质: UE 不知道在当前时刻/频率资源上是否有发给它的 DCI。如果有,需判断使用的是哪个聚合等级,具体在哪个 PDCCH 候选(Candidate)位置,使用的是哪种 DCI 格式(Format 0_0/0_1 用于上行授权,1_0/1_1 用于下行调度等)。
盲解操作: UE 根据配置的 Search Space,对每一个可能的:
(1)聚合等级 (AL)
(2)PDCCH 候选位置 (Candidate index)
(3)DCI 格式 (Format)
(4)可能的 RNTI (主要是 C-RNTI,但也包括其他如 SI-RNTI 等)
进行组合尝试,在指定的时频资源位置(候选)上接收信号,尝试解调该候选上的信号(假设它承载了 PDCCH),尝试用假设的 RNTI 去解扰 CRC。
如果 CRC 校验通过,则认为成功解出一个有效的 DCI,并知道这个 DCI 是发给自己的(由 RNTI 标识),同时知道了使用的 AL、候选位置和 DCI 格式。
如果 CRC 校验失败,则尝试下一个组合(下一个候选位置、下一个 AL、下一个 DCI 格式等)。
输出: 成功解码的 DCI 信息。
DCI 中包含了关键的调度控制信息,例如:
(1)资源分配: 指示 PDSCH(下行数据)或 PUSCH(上行数据)在时频域的具体位置(RB 分配)。
(2)调制编码方案: 指示数据传输使用的调制阶数和编码率。
(3)HARQ 信息: 进程号、新数据指示、冗余版本等。
(4)功率控制命令: 用于上行传输。
(5)其他控制信息: 如 SRS 请求、CSI 请求、CBG 指示等。
总结
从整个系统层面理解 PDCCH 盲解的重要性。
动态调度的基石: 5G NR 的核心优势之一是极致的灵活性和按需调度(eMBB 大带宽利用,URLLC 低时延保障)。PDCCH 承载的 DCI 是实现基站对海量 UE 进行快速、动态资源调度的唯一手段。没有成功的 PDCCH 盲解,UE 就无法知道何时、在哪个资源块上接收下行数据或发送上行数据。
连接态的持续活动: UE 在 RRC_CONNECTED 状态下,绝大部分时间(除了 DRX 休眠期)都需要进行 PDCCH 盲解,以响应基站的调度指令。它是 UE 与网络保持“在线”并进行任何数据交互的前提。
控制面与用户面的桥梁: RRC 信令配置了 PDCCH 盲解的环境(CORESET, Search Space),但实际的调度指令(DCI)是通过 PDCCH 盲解动态获取的。DCI 最终指导了用户面数据(PDSCH/PUSCH)的传输。因此,盲解是连接高层配置(控制面)和底层数据传输(用户面)的核心枢纽。
资源效率与可靠性的平衡: PDCCH 盲解机制(通过配置多个候选、聚合等级)允许网络在控制信道的覆盖(可靠性)和开销(效率)之间进行精细的权衡。更高的聚合等级意味着更强的鲁棒性(对抗信道衰落),但也占用更多的控制资源。盲解允许网络为不同位置/信道条件的 UE 动态选择合适的传输参数。
支持多样化业务: 不同的业务(eMBB, URLLC, mMTC)对时延、可靠性要求不同。通过配置不同的 Search Space(如特定于 UE 的 USS 和公共的 CSS)和 DCI 格式,PDCCH 盲解机制能够高效地传递满足不同 QoS 需求的调度信息。
小结
5G系统篇将重点介绍5G系统架构与RAN1物理层
RAN1物理层近期将重点介绍PDCCH\PDSCH\S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