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思付之技术屋
畅游在技术的海洋,八大领域领衔解读!欢迎咨询毕设、论文、期刊、源代码等业务!如您下载的资源或购买的专栏文章有质量、准确性、完整性(公式)等问题,还请私信我们,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展开
-
跨空间域数据管理分布式共识算法:现状、挑战和展望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和“东数西算”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数据要素流通的大趋势使数据服务逐步由面向单一空间域的数据管理转变为面向跨空间域的数据管理。跨域数据管理需要通过分布式共识算法使数据一致。然而,已有的分布式共识算法仅考虑单数据中心的情况,没有考虑跨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通信的不确定性,从而在跨空间域场景下面临日志同步时延大、系统吞吐量低下等问题。系统地梳理了跨空间域下的分布式共识算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新挑战,并针对解决这些挑战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跨空间域数据管理原创 2024-08-25 19:41:22 · 132 阅读 · 0 评论 -
跨信任域的联邦k-支配Sk yline查询算法
为了实现高效的联邦k-支配Skyline查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隐私向量聚合的算法,其可将k-支配关系转化为隐私向量之间的聚合运算,从而利用专用的安全多方计算协议提升查询效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跨域隐私向量聚合的算法,从而实现高效的联邦k-支配Skyline查询,并运用一种密文压缩技术进一步优化查询效率,最后通过充分的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案的优越性。的向量,记作CLEsi 与CSLsi。因此,本文将k-支配Skyline查询的条件重新表述为跨域隐私向量聚合的形式,通过向量式的安全计算求解,提升查询效率。原创 2024-08-25 19:38:59 · 94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数据对象的跨域情报可信共享
摘要情报数据作为一种高价值的数据资产,被存储在不同平台,被不同主体所持有,具有高分散性和低可用性特点。由于结构形态与存储方式不同,多源异构情报数据难以实现高效汇聚共享,多主体间情报信息融合和综合分析利用存在较大困难。因此亟须在跨域情报主体间建立安全可信的共享互操作机制,在满足数据确权、安全审计等管理要求的同时,实现情报信息的深度挖掘。针对跨域情报数据可信共享需求与应用特点,提出基于数据对象的情报管理方法,并采用数字对象体系架构及区块链可信访问控制技术构建跨域情报数据可信共享系统,实现多源异构情报数据的视图统原创 2024-08-25 19:30:59 · 120 阅读 · 0 评论 -
人工参与的迭代式数据清洗方法研究
本文通过优化分类器模型和计算违反分数的方式,将针对单一维度内错误数据的违反分数计算、针对单一数据同一维度综合的违反分数计算、针对不同数据不同维度之间错误数据的违反分数计算这3种不同的违反分数结合,提高了违反分数的代表性,让违反分数较高的数据更可能成为错误数据,提高了挑选参与人工标注的错误数据的准确度,使数据可以通过较少的人工标注工作量得到较高的准确率。可以看出,随着错误数据比例的增加,两者的准确率和召回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说明随着错误数据比例的增大,对错误数据的判断难度也加大。原创 2024-08-25 19:28:27 · 111 阅读 · 0 评论 -
跨域数据授权运营研究及应用
然而,数据的生产和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域中,这造成了“数据孤岛”的存在,对推动数据流通、发掘数据价值和进一步融合大数据提供服务造成了很大的阻碍。由于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分域存储,在建设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的过程中,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将数据授权给运营单位,授权运营单位在进行多方数据联合加工时,不可避免需要解决跨域带来的新问题。在提供数据隐私保护的同时,如何保证跨域数据加工的效率。在数据跨域加工的过程中,可以在授权运营平台内部建立起数据安全沙箱,防止内部加工人员对隐私数据的非法访问和窃取,限制对数据的操作方式。原创 2024-08-25 19:26:55 · 145 阅读 · 0 评论 -
Argus:基于多源数据驱动的工控安全态势感知系统
摘要工业控制(工控)系统是国家工业制造与民用基础设施的“大脑”,近年来安全风险日益突出,已成为网络安全中的重点防护目标。针对工控安全数据分散、威胁感知滞后的问题,设计了多源数据驱动的工控安全态势感知系统Argus,提出了工控安全感知链,研发了无状态极速设备扫描、威胁情报精准提取、可疑攻击行为检测等工控安全态势自主感知技术,实现了多通道、立体式工控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传统工控安全态势感知方法,Argus系统的感知精度提升超过10%,效率提升两个数量级,并可前摄性地预警、缓解潜在安全风险。关键原创 2024-08-25 19:25:18 · 132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数据市场类型的数据定价模型研究
摘要市场是产品价格形成的过程,不同市场的价格形成方式是不一样的,产品定价模型是对市场形成产品价格过程的一种抽象。当前,数据的市场需求已经形成,但有效的数据市场尚未形成,数据定价还在探索阶段。现有的数据定价模型大部分是针对某些特定数据交易场景设计的,而不是针对特定数据市场类型设计的。考虑数据市场的经济学市场类型,从经济学视角将当前数据市场划分为卖方垄断市场、买方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中心化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去中心化完全竞争市场5种数据市场类型,将现有的数据定价模型归纳到相应的数据市场类型中。通过分析数据市场类原创 2024-08-25 19:23:18 · 283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观测数据的时间序列因果推断综述
本文从时间序列因果推断的基本性质和研究现状出发,根据不同方法的理论依据和判定标准,将基于观测数据的时间序列因果推断方法归纳为5种,即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基于信息论的方法、因果网络结构学习算法、基于结构因果模型的方法和基于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的方法。在时间序列因果推断的基本性质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5种基于观测数据的时间序列因果推断方法,即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基于信息论的方法、因果网络结构学习算法、基于结构因果模型的方法和基于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的方法。● 基于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的方法。原创 2024-08-25 19:22:19 · 419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5G的MEC应用部署研究和政务园区实践
在PDU会话建立过程中或建立完成后,SMF可以在PDU会话的数据路径中插入或者删除会话分支点,分支点UPF根据SMF下发的过滤规则,通过检查数据包源IP地址进行分流,将不同IPv6前缀的业务流转发至不同的PDU会话锚点UPF,以及将不同PDU会话锚点UPF的下行业务流合并到5G终端。在用户PDU会话建立过程中或建立完成后,SMF可以在PDU会话的数据路径中插入或者删除支持UL CL功能的UPF,并基于SMF提供的流量检测和流量转发规则,向不同的 PDU 会话锚点UPF转发上行业务流,分流至MEC平台;原创 2024-08-03 16:54:19 · 155 阅读 · 0 评论 -
5G NR PDCCH资源容量优化探讨
从用户感知角度,虽然如前文所述PDCCH 多符号下PDSCH资源数量会相应减少,但是超忙小区控制资源较少时存在大量上下行数据来不及被调度,大量缓存于队列中无法及时传输,同样影响小区用户平均速率,均衡情况下,下行用户平均速率基本保持不变,而由于上行CCE个数的增加得到调度机会的增加,小区用户平均上行速率从4 Mbit/s提升至13 Mbit/s,提升2.25倍;一个PDCCH占据n个CCE,则称该 PDCCH的聚合度等级为n,n的取值范围是{1,2,4,8,16}。原创 2024-08-03 16:53:27 · 225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多策略融合的室分小区隐性故障发现
摘 要当前室分小区隐性故障排查主要依赖人工巡检,存在现场测试排查周期长、对人工经验依赖严重、用户感知差等问题。提出基于多策略融合的室分小区隐性故障发现方法,利用8种KPI指标,使用Prophet算法确定动态阈值,通过研究指标重要性调整策略和修正非连续异常值策略相融合的多策略故障诊断,实现对室分隐性故障的快速定位。根据上述方法构建室分健康监控体系,辅助运维人员快速定位与修复隐性故障,提升用户感知。 0 1 概 述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无线网络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室内信号分布系统原创 2024-08-03 16:50:20 · 127 阅读 · 0 评论 -
5G网络分流比提升方法研究
对5G终端提取其4G/5G日均流量,并对该用户常驻小区进行分析。提高5G分流比应从5G终端功能入手,引导用户积极打开5G功能使用5G网络,同时结合5G网络覆盖情况,结合无线网络环境分场景进行5G网络覆盖能力提升;由于目前5G网络处于建设初期,网络覆盖范围相对于4G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5G网络深度覆盖不足的区域以及5G网络覆盖范围小于4G网络区域,存在5G向4G网络切换或重定向的情况,反之当5G网络覆盖能力较强时或用户进入5G网络覆盖区域时,将出现4G向5G网络切换或重定向的事件,此时需要满足如下条件。原创 2024-08-03 16:49:29 · 222 阅读 · 0 评论 -
平原农村场景下2.1 GHz与3.5 GHz设备选型研究
根据图 4中测试结果的拟合多项式,200 m以内两者相差较少,200~600 m两者相差较大,最小相差约8 dB,最大相差达20dB,600~900 m两者的差距较稳定,保持在6 dB左右,900 m 之后 3.5 GHz 信号快速变差,2.1 GHz 信号在1 200 m 降至-110 dBm 左右,2.1 GHz 的覆盖半径与3.5 GHz相差约300 m。而在个别高话务区,采用3.5 GHz 8TR,不仅成本低,而且具有带宽大、TDD上下行灵活配置等优点,能够发挥比2.1 GHz 4TR更好的效果。原创 2024-08-03 16:48:33 · 103 阅读 · 0 评论 -
太赫兹频段粗糙表面散射特性研究
为更清楚地对比其散射电场分布情况,图6是测量得到的瓷砖粗糙面和生成得到的瓷砖粗糙面的入射面散射电场在笛卡尔坐标系的结果。对于未来太赫兹频段的研究,粗糙面的散射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理想粗糙面的仿真对于实际应用有很大意义[15],在一些不便于实际测试的研究环境下,电磁计算仿真方法可以提供理想的测试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为实验提供可靠的数据。本文比较了由轮廓仪实际测量得到的粗糙表面和基于蒙特卡洛法建模生成的粗糙表面在太赫兹频段下的散射特性,通过测量的实际粗糙面与建立理想粗糙面的仿真对比,得到了如下结论。原创 2024-08-03 16:47:39 · 140 阅读 · 0 评论 -
CFG桩复合地基在数据中心结构设计中应用分析
其中,λ是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按当地经验取值,无经验时可取0.8~0.9,厚径比小时取大值;CFG桩径范围为0.4~0.6m,桩长范围从几米到二十多米,桩侧阻力可充分发挥作用,桩承担的荷载占比在55%以上,并根据桩承载力和置换率调整复合地基承载力范围,目前复合地基承载力可达到450kPa以上。CFG桩地基变形计算采用国家标准GB50007中的规定算法,其中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等于该层天然地基压缩模量的ζ倍,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按照JGJ79-2012的规定执行,ζ值与桩顶土层的承载力提高系数一致。原创 2024-08-03 16:43:46 · 86 阅读 · 0 评论 -
卫星通信地面照射范围特征研究
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简单有效地抽象瞬间视场的大小,可以替代蒙特卡洛仿真方法,方便应用于共存仿真平台实现,也可以作为卫星系统地面部署的依据,即可以作为卫星业务与地面业务干扰共存研究中评估干扰范围的依据,是一种可平衡地面业务和空间业务双向评估方案。卫星通信中,地面照射范围即瞬间视场(IFOV),是衡量卫星波束覆盖范围的重要考量参数,同时,在卫星业务与地面业务共存研究中,卫星的瞬间视场将降低地面业务对基站数量的需求,因此,瞬间视场大小在空地共存研究中同样属于重要考量参数。对圆锥扫描雷达,通常可以计算2个值。原创 2024-08-03 16:40:26 · 105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多关键字的Top-k布尔可搜索加密方案
TBSE方案共包含7个算法,分别是密钥生成算法、关键字索引生成算法、加密分数索引生成算法、令牌生成算法、搜索算法、top-k算法以及索引更新算法,TBSE方案所示:每个算法的具体描述为:1) 密钥生成算法KSY,KDN,KGM←KeyGen(λ)为概率性算法,运行于数据拥有者.输入安全参数λ,输出对称加密密钥KSY,2DNF加密密钥KDN=(pkDN,skDN)以及GM加密密钥KGM=(pkGM,skGM).原创 2024-07-21 16:52:45 · 191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校园上网行为感知的学生成绩预测方法
给定一个学生,本文收集该学生连续n天的上网行为记录,即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网站的访问频率.具体来说,可以用矩阵Ai∈l×m编码学生在第i天的上网行为,其中m表示一天中时间段的个数,l表示网站的类别个数.设l为Ai的第j列,其进一步表示了学生在第i天第j个时间段的上网行为,它的第k个元素代表了学生在该时间段内对于第k种类型网站的访问频率.原创 2024-07-21 16:48:07 · 156 阅读 · 0 评论 -
点云配准中多维度信息融合的特征挖掘方法
摘 要 数据挖掘是使用人工智能等方法在大型数据集中提取隐含潜在信息的过程,为从大量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知识提供了有效途径.在使用深度学习解决点云配准任务的过程中,数据挖掘也无处不在.全局特征提取和刚体变换估计是无对应点云配准的2个关键阶段,挖掘隐藏在2个阶段中的丰富信息是点云配准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最近提出的方法在提取全局特征时容易忽略低维局部特征,导致大量点云信息的丢失,使得后续刚体变换估计阶段求解变换参数时精度无法达到预期.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度信息融合的特征挖掘网络,充分挖掘点云中的高维全局和低维原创 2024-07-21 16:43:31 · 124 阅读 · 0 评论 -
多粒度融合驱动的超多视图分类方法
为了实现超多视图的融合,本文提出了一种多粒度融合驱动的多视图分类方法(multi-granulation fusion method, MGF),模型框架如图4所示.图4 模型架构图本节我们将详细介绍本文提出MGF方法.如图4所示,MGF方法由3个模块组成:多视图特征提取、多粒度融合空间构造及融合和决策.下面,将依次介绍每个模块的功能及工作原理.原创 2024-07-21 16:34:21 · 117 阅读 · 0 评论 -
国内外教育数字化研究热点与趋势
摘 要: 教育数字化是应对数字经济、教育全民化和终身化的战略应答,国内外诸多学者都将教育数字化研究作为关注重点。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7—2023年科学网核心数据合集和中国知网的核心期刊与CSSCI收录期刊刊载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探索当前国内外教育数字化研究的热点和趋势。结果表明,国内外教育数字化的研究领域持续拓展,研究热点发生持续变化,但研究机构与作者仍较单一,相关研究呈现由单项研究、宏观设计、理论探索转向整体推进、微观操作、具体实践的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数原创 2024-06-25 13:25:46 · 1156 阅读 · 0 评论 -
深度融合:无处不在的变革——《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3)》
摘 要: 数字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加快塑造着人类社会新的生活方式、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是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任务。如何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优势,充分赋能高等教育教与学,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回顾数字技术对教育的变革历史,大致可分为:视听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育、移动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等五个阶段。数字技术给学习环境、教育资源、师生素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带来以下影响和转变:一是驱动学习环境变革,促进学习环境从“静态”转原创 2024-06-25 13:24:17 · 117 阅读 · 0 评论 -
具身认知视角下线上课程开发的未来走向
摘 要: 在工具理性的影响下,线上课程开发多注重技术上的智能化以及视频制作的品质,较少关注学习者的具身性。根据身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完整度,课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课程的前语言阶段、课程的离身化阶段、线上线下课程的具身化阶段。信息技术虽然为线上课程提供了网络化、智能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可能,却不可避免地带来“身体缺离”“信息迷失”“知识预设”等一系列问题,这种“离身化”趋势的本质是由于线上课程师生时空分离所导致。如何在线上课程开发中加强人的身体介入,避免因离身取向带来的风险?研究者认为应在关注线上课程开发的价原创 2024-06-25 13:20:03 · 70 阅读 · 0 评论 -
范式再造:主动求变的实践——《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3)》
摘 要: 高等教育数字化浪潮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开来。数字化已成为众多国家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必由之路。鉴于此,在系统梳理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实践案例的基础上,围绕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四个维度总结高等教育数字化新范式,探析数字技术如何系统再造高等教育,并提出对未来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启示。育人方式上旨在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实现更加虚拟化、精准化、协同化和个性化的育人格局,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办学模式上旨在改变传统大学相对独立的办原创 2024-06-25 13:19:25 · 106 阅读 · 0 评论 -
高校数字素养教育的观念更新与实践创新
摘 要: 培养学生数字素养是数字化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应尽职责,也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要求。当前,高校数字素养教育亟待突破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依赖,而实现这一突破的策略在于观念更新与实践创新。观念更新即清晰理解数字素养概念的超越性和综合性,其超越性主要体现为对批判性信息分析能力和创造性信息生产能力的重视,其综合性则体现为内涵的多元性、框架的异质性和类型的多样性。实践创新即实施“多方协作·分层培养·形式多样”的数字素养教育新模式。“多方协作”指的是由利益相关者即高校、企业和政府三方共同承担;“分层培原创 2024-06-25 13:17:30 · 183 阅读 · 0 评论 -
高校数字化转型助推一流学科建设的国际经验
摘 要: 高校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借鉴国际高校数字化转型助推一流学科建设的创新经验,基于社会空间理论及核心竞争力理论构建案例分析理论框架,汇总国外五所高校数字化转型的案例,分类探讨高校在不同的教育空间中所采取的多种数字化转型举措如何作用于不同学科核心竞争力要素,进而助推一流学科建设,包括物理空间的人才培养、精神空间的数字规范、社会空间的交流合作。最后,得出高校数字化转型助推一流学科建设的研究结论:学科核心竞争力要素与教育空原创 2024-06-25 13:15:29 · 217 阅读 · 0 评论 -
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2023)——《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3)》
摘 要: 在数字化转型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主题的当下,监测评估作为提高数字化发展质量的“指挥棒”,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而相关探索和实践主要聚焦于某些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要素,对世界范围和国家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等宏观层面的关注还不够。因此,需立足全球视角,通过明确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的目标、遵循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的制定原则、规范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的内容,形成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2023)》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实践,以数字生态理论为指导,分析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原创 2024-06-25 13:14:10 · 382 阅读 · 0 评论 -
区域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的设计理念与推进路径
摘 要: 教育数字化改革是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驱动力。浙江以应用场景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深挖教育数字化改革的三层需要,在对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实现机制,最终形成以人为本的数字学习新模式、构筑集约高效的数字教育新基建、构建数字驱动的教育治理新格局的三条推进路径,为教育数字治理积累了浙江经验。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场景理论;数字应用新生态;教育治理一、背景 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1]。如果说农业革命是通原创 2024-06-25 13:11:49 · 46 阅读 · 0 评论 -
智能技术支持的“双减”实施路径研究
摘 要: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在对政策的理解与落实中,普遍出现“以盲目减量为目标”和“实践中‘明减’变为‘暗升’”的两大误区。针对这一问题,从对“双减”本质的再认识出发,明确“双减”政策在我国教育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聚焦新时代课堂价值观和课堂“减负提质增效”的本质意蕴,揭示“双减”是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新生态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保障。同时,落实“双减”应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以发展智能技术支持教育服务为核心的教育新基建“数字底座”的支撑下,合理利用在线教育平台、人工智能、区块链原创 2024-06-25 13:11:11 · 175 阅读 · 0 评论 -
可视化反馈促进自我调节学习的实验研究
3]自我调节学习要求学习者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根据反馈信息调节学习行为,涉及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策略的选择等多个方面,可以促进学习者元认知水平的提升,从而使其学会学习。此外,自我调节学习关注的是学习者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它培养学习者调整学习计划和策略的能力,使学习者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15]总之,在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不断监控他们的学习方法或策略的有效性,并以各种方式对反馈做出反应,实现从自我认知的隐性变化到行为的显性变化,如改变学习策略。原创 2024-06-25 13:09:46 · 73 阅读 · 0 评论 -
混合式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摘 要: 混合式学习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教学新常态,其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值得关注。该研究立足于教学活动的双重主体——教师与学生,基于3P学习分析框架,构建了学生学习预备、教师教学能力、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交互行为、学习氛围与在线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分析其作用关系和影响效应。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背景对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主体,其教学能力对学生学习过程体验具有重要作用;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交互行为、学习氛围对于混合式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收获、原创 2024-06-25 13:08:45 · 144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深度学习的学生学习行为规制路径研究
摘 要: 由于自身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学生会出现一些问题学习行为,而问题学习行为必将弱化学习效果,无法实现深度学习。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学生学习行为,总结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三个问题:学习目标价值偏离,线上即时引导面临挑战;线下教学模式依赖固化,线上即时指导存在障碍;评价未适用混合式教学,评价结果效用缺位。在此基础上,以规制学生学习行为为目标,提出价值引导、任务驱动及立体评价三个机制。在三个规制机制的指导下,把课程的教学设计作为一种学术研究,在《隧道工程》教学中针对性地创设不原创 2024-06-25 13:07:22 · 117 阅读 · 0 评论 -
人工智能在个性化STEM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和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创新已成为驱动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基石。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是使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教育诉求。尽管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角色日益重要,但其在个性化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研究仍不足。为弥补这一缺口,需通过研究人工智能在个性化STEM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以及与智慧教育理念的融合,构建一个融合智慧教育理论、个性化学习理论和STEM教育理论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指导下,分析人工智能在个性化STEM教育中的应用,揭示人工原创 2024-06-25 13:06:26 · 167 阅读 · 0 评论 -
多级市场体系下形成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政策闭环的总体设想
摘 要:按数据要素分配是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中最具时代特征的新鲜事物。当前,国家层面也已逐步形成“一项顶层规划”+“一套基础制度”+“多点政策配套”共同发力的政策体系,为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指明方向。借鉴土地等要素市场经验,构建对应于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的零级、一级和二级联动市场,明确数据“三权分置”和三级市场体系的映射关系,提出三级市场联动的数据价格创新机制,实现从“数据资源入表”走向“数据资产入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最终实现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闭环。关键词:数据要素;数据市原创 2024-06-21 13:40:28 · 205 阅读 · 0 评论 -
数据财政视角下公共数据有偿使用价值分配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框架
摘 要:随着我国加速迈入数字经济时代,公共数据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的关键推动力,公共数据有偿使用价值分配的探索性研究对加快推进数据要素配置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试点性探索,北京、深圳、浙江、杭州、宁波、长春等省市相继出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相关政策,但在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和价值分配实践中,如何有效激发市场经济价值、增强流通供给动力、有效平衡分配差距等方面诸多问题亟待研究。回顾分析了公共数据价值化的有关研究,系统性梳理数据财政相关研究成果,借鉴公共资源的价值分配原原创 2024-06-21 13:39:50 · 209 阅读 · 0 评论 -
政府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制度变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摘 要:政府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跳跃性制度变迁过程,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并由治理实践推动。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来看,政府数字化转型先后经历了部门职能本位出发的优化、多跨协同的整体政府变革、政社协同的多元共治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数字技术的发展导致信息权利配置的变化,进而推动政府体系内以及政府与社会之间权力结构的变化,同时涌现出以科技引领者、先行探索者、顶层设计者、共同参与者渐次演化驱动的动力机制。通过分析浙江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历程发现,其历经技术与文化共振下的先行探索、来自顶层设计者的整体推动、政府与社会协同机制的重塑,原创 2024-06-21 13:38:33 · 120 阅读 · 0 评论 -
行政权力下放的数字化转型:问题聚焦与实践进路
摘 要:行政权力下放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政治内核。当前,行政权力下放存在事权下放合理性缺失、地方政府承接能力不足、部门职能履行失位、条强块弱的组织结构缺陷以及权力交接程序不够规范等难题,需要以数字化方式予以化解。研究认为,应发挥数字平台信息整合与数据分析优势以提升放权合理性,重视数字技术智能辅助机制以破解承接能力不足困境,注重部门职能履行的数字化转型以解决职能保障不到位难题,形塑条块统合数字治理图景以改善承接主体的弱势地位,构筑权力交接数字运行流程以弥补权力承接的民主性疏漏。同时,还需合理预判和有效规制行政权力原创 2024-06-21 13:36:51 · 103 阅读 · 0 评论 -
公共数据共享如何加速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基于上海公共数据平台建设过程的案例分析
摘 要:在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海量数据和信息技术对城市治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上海公共数据平台建设过程为例进行分析,在中国场景下构建了一个解释性分析框架,分析了公共数据共享加速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运行过程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这一运行过程主要从公共数据平台建立(逻辑起点)、平台开放(中心步骤)、平台治理与数据共享(最终目标)三个方面依次展开;在平台治理与数据共享过程中,各行为主体既要保证整体性思维又要实现协同性流程,从而实现从“管”到“治”的目标,达到从“没有不满意”到“满意”的效果。在作原创 2024-06-21 13:35:20 · 360 阅读 · 0 评论 -
数字政府建设的影响因素及推动路径:基于全国市级面板数据的动态分析
摘 要:数字政府作为提升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的必由之路,如何建设数字政府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亟待解决的研究命题。运用“面板数据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能力保障”“活力催化”和“动力支持”三个方面,提出财政支持、数据管理制度、垂直压力、水平压力、媒体舆论和政府注意力六个条件变量。结果显示,无单一变量构成数字政府建设的必要条件;数字政府建设呈现“压力型”特征。在引入时间效应与案例效应后发现,垂直压力必要性逐渐增强,而水平压力和媒体舆论的必要性逐渐减弱,且政府注意力在城市之间呈现集群效应。基于研究结果对数字政府建设进原创 2024-06-21 13:33:23 · 1058 阅读 · 0 评论 -
制度赋权与技术赋能:乡村内生性治理主体何以重塑——基于参与式治理视角的双案例分析
摘 要:农村人口外流的现实背景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决定了重塑乡村内生性治理主体至关重要。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不足,其实质是赋权不够和赋能不足。在阐释制度赋权与技术赋能多维作用路径的基础上,依托参与式治理的CLEAR模型构建了重塑乡村内生性治理主体的分析框架。剖析案例村庄的治理实践发现:“权能”融合机制是数字时代促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重要路径,制度赋权保障了农民的治理主体身份,为其权利表达创设了激励机制,数字赋能则提升了农民的可行能力,使其逐渐具备实现自由发展的能动性;乡村内生性治理主体重塑的过原创 2024-06-21 13:30:04 · 313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