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通信系统学习之PDCCH-CORESET(1)
概要
本文是对5G系统的PDCCH CORESET宏观理解。从CORESET基本概念到多个CORESET设计理念,从宏观系统论入手,更深层次介绍CORESET相关内容
CORESET基本概念
NR中系统带宽较大(FR1最高可达100MHz,FR2最高可达400MHz),与传统LTE的固定控制区域(占用整个带宽的前1-3符号)不同,CORESET的频域位置和时域长度均可配置,且不强制占用全带宽,从而显著减少资源浪费和UE盲检复杂度。NR将PDCCH在频域上占用的频段和在时域上占用的OFDM符号数等信息封装在CORESET中;
1.CORESET 定义: 控制资源集(Control Resource Set)。是基站预分配的时频资源池,专用于承载PDCCH/DCI(下行控制信息)。
2.CORESET ID:
(1) 在5G NR协议设计中,每个小区最多配置12个CORESET(控制资源集)(索引0~11),由3GPP标准(TS 38.331)规定。
(2)每个ID对应一套独立的时频资源配置参数(频域位置、符号数、映射方式等).
(3)实际协议设置的12个ID中包含为极端场景预留的CORESET。
3.CORESET 性质:
(1)每个CORESET可以承载多个PDCCH,单个PDCCH只能在一个CORESET内传输。
(2)在一个CORESET内,CCE到REG的映射支持交织和非交织两种方式。
(3)在一个特定的CORESET内,CCE 到REG的映射方式是唯一的,或者是交织映射或者是非交织映射。
(4)UE可以配置多个CORESET,因此可以在不同的CORESET上配置不同的交织方式,在传输效率和可靠性之间取得平衡。
(5)CORESET是预编码的最小单元,每个CORESET绑定独立的DMRS端口组,同一CORESET内所有REG Bundle必须使用相同预编码(即同波束方向)。
多CORESET设计原因
为什么要设置多个CORESET?既然单CORESET能承载多PDCCH,为何还要引入多CORESET增加复杂度?
在5G NR设计中,为不同功能分配独立CORESET是经过深度权衡的关键决策。虽然技术上可将所有功能集成到单一CORESET中,但多CORESET方案在性能、灵活性和可靠性上具有显著优势。配置多个CORESET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解决复杂场景下的调度矛盾。
(1)资源隔离需求。不同功能对物理资源特性要求完全不同。比如初始接入的CORESET0必须与SSB频域对齐,而URLLC业务需要独占高频段资源避免干扰。就像在电脑硬盘分区,系统盘和游戏盘虽然都是存储,但必须隔离确保性能。
(2)波束管理难题。毫米波场景下,广播信令需全向覆盖,而业务信道要定向传输。TCI状态绑定的物理波束方向不同,导致它们无法共享同一组参考信号。好比手电筒和灯泡虽然都是光源,但无法共用灯罩。
(3)调度冲突风险。动态时隙格式指令(DCI2_0)这类关键信令若和业务PDCCH混用,一旦发生CCE资源争抢,可能导致整个小区失步。这就像急诊通道不能被普通门诊占用。
以下是几大典型场景及其设计逻辑:
🔹 场景1 :多业务并行——「分车道行驶」;例如:当需多业务并行时,URLLC业务抢占专用快速通道→ 时延<1ms; eMBB业务走大容量车道 → 避免被小包阻塞; mMTC设备在窄带专区活动 → 省电且减少信令冲突。
🔹 场景2 :多波束协同——「定向广播」;体育场演唱会基站需同时服务:
内场VIP区(波束1)、山顶看台(波束2)、场外黄牛(波束3)三个波束时,每个波束独立配置CORESET,避免信号跨区干扰。
🔹 场景3 :时延敏感业务——「插队通道」;工业控制场景下机器人同步指令周期为0.5ms,而普通传感器数据周期为10ms,利用多CORESET策略,相当于为机器人开设特定专用(消防)通道,普通数据走人行道。
🔹 场景4 :控制信道冗余——「双保险机制」;高铁场景(时速350km)下
主CORESET(波束A)用于服务当前小区,辅CORESET(波束B)用于预瞄下一小区,提升切换性能。
🌟其实3GPP讨论时争论过集中式方案,但测试发现:当小区负载>70%时,单CORESET的PDCCH阻塞率高达15%,而多CORESET方案仅2%。这个数据说服了各方接受额外复杂度。Rel-18在探索虚拟CORESET聚合技术,试图在保持多CORESET优势的同时降低调度复杂度
多CORESE分配设计原则
CORESET依据什么来进行分配?
在5G NR中,为不同功能独立分配CORESET是通过多维度的资源(逻辑)隔离与参数定制实现的。其核心原则为:
资源类别 | 隔离参数 | 目的 |
---|---|---|
频域资源 | 不同中心频点/RB范围 | 避免频率干扰 |
时域资源 | 不同符号位置(1/2/3符号) | 错峰调度降低冲突 |
空间资源 | 独立TCI状态(波束方向) | 空间隔离提升SINR |
映射规则 | 交织(interleaved)/非交织(non-interleaved) | 匹配业务可靠性需求 |
多CORESE功能划分
每个CORESET ID都发挥什么作用?
📌 注意:CORESET ID(0~11) 本质是索引标签,协议未强制规定ID与功能的绑定关系。(CORESET 0强制承载SIB1的Type0-PDCCH CSS,其由MIB中的pdcch-ConfigSIB1动态指示;其他 CORESET无特殊功能,由RRC信令配置)。
尽管协议未强制,但设备商/运营商会按场景需求给不同ID赋予逻辑功能,形成事实标准。下表是典型ID功能划分表。(协议规范层面)
CORESET ID | 常用功能 | 典型配置参数 | 适用场景 |
---|---|---|---|
0 | 初始接入(SIB1调度) | 固定交织映射,L=6,频域窄带 | 小区搜索和选择 |
1 | 公共搜索空间(CSS) | 中带宽(20-50RB),2~3符号 | 系统消息、寻呼 |
2 | 用户专属空间(USS) | 宽带宽(100RB+),1~2符号 | eMBB业务调度 |
3 | URLLC专属通道 | 高频段,1符号,非交织映射 | 工业控制、自动驾驶 |
4~11 | 冗余备份/特殊业务 | 按需定制 | 高铁覆盖、多波束切换 |
以下是完整CORESET的独立分配策略及部署实例:
CORESET ID | 核心功能 | 资源配置 | 隔离机制 | 适用场景 |
---|---|---|---|---|
0 | 初始接入 | 中心频点/24-96RB/1-3符号 | 固定位置+交织映射 | 小区搜索 |
1 | 宏TRP主调度 | 全带宽/2-3符号/TCI宽波束 | 频域独占+交织映射 | 宏站覆盖区域 |
2 | 宏TRP辅调度 | 与CORESET1频分复用/独立TCI | 频域互斥(FDM) | 多TRP协作(频分) |
3 | 微TRP调度(毫米波波束A) | 定向高频/窄带/TCI状态A | 空间隔离(SDM) | 体育馆波束A |
4 | 微TRP调度(毫米波波束B) | 同频段不同方向/TCI状态B | 空间隔离(SDM) | 体育馆波束B |
5 | 超可靠URLLC | 低频段/非交织/AL=8固定预留 | 专用RB+抢占优先级 | 工厂机械控制 |
6 | 低时延URLLC | 高频段/1符号/非交织 | 时域优先(符号0) | 自动驾驶指令 |
7 | eMBB大带宽业务 | 全带宽/3符号/交织映射 | 动态共享资源池 | 4K视频流 |
8 | 专用BWP1控制 | BWP1子带/绑定BWP-ID=1 | BWP域隔离 | 低频大带宽用户 |
9 | 专用BWP2控制 | BWP2子带/绑定BWP-ID=2 | BWP域隔离 | 高频低时延用户 |
10 | 动态时隙格式(SFI) | 中心24RB/Type3 CSS | DCI Format 2_0专用 | TDD符号动态调整 |
11 | 抢占指示(PI) | 边缘频段/DCI Format 2_3 | 边缘频带抗干扰 | URLLC资源抢占信令 |
🧩以下为12个CORESET在实际网络中的分配示例,覆盖公共控制、用户业务及高级特性。(现网部署实践层面)
CORESET ID | 应用场景 | 配置特点 | 实例说明 |
---|---|---|---|
0 | 初始接入(SIB1调度) | 公共搜索空间(CSS),频域24/48/96 RB,时域1~3符号,由MIB直接配置 | UE开机后通过SSB找到CORESET0,盲检Type0-PDCCH获取SIB1位置(如offset=0/2/4 RB对齐SSB) |
1~2 | 多TRP协作(CoMP) | 分属不同TRP,独立TCI状态(波束方向),频域不重叠 | TRP1用CORESET1(AL=TRP2用CORESET2(AL=1高效),提升边缘用户吞吐量 |
3~5 | 毫米波多波束管理 | 每个波束独立CORESET,绑定不同TCI状态 | 波束A(30°)→ CORESET3,波束B(60°)→ CORESET4,支持UE移动中的波束切换 |
6~7 | 业务分层(eMBB+URLLC) | eMBB:宽频CORESET(低AL);URLLC:专用窄带CORESET(高AL) | 工厂场景:CORESET6调度视频流(AL=1),CORESET7调度机械控制指令(AL=8) |
8~9 | 专用BWP控制 | 绑定特定BWP,频域范围=BWP子集 | BWP1(低频大带宽)→ CORESET8;BWP2(高频低时延)→ CORESET9 |
10~11 | 动态时隙格式指示 | 配置Type3 CSS,监控DCI Format 2_0 | 基站通过CORESET10发送时隙格式指令,协调TDD上下行符号分配 |
总结
💎 12个CORESET设计思想
(1)资源效率:通过12个CORESET池化控制信道资源,支持多用户(单CORESET承载多PDCCH)、多业务(eMBB/URLLC/mMTC)、多拓扑(多TRP/多波束)的灵活调度。
(2)复杂度天花板:严格匹配UE硬件极限(36搜索空间/44候选),避免终端功耗激增。
(3)场景全覆盖:从初始接入(0)到专用业务(1~11),12个索引恰好满足极端部署需求(如6波束+3业务+2TRP+1动态信令)。
这一设计体现了5G NR核心思想:在极致灵活性与可实现性之间取得最优平衡。实际网络中,运营商通常配置3~5个CORESET(如0+2专用+1 URLLC),剩余索引保留给未来扩展(如AI调度或6G兼容)。
小结
5G系统篇将重点介绍5G系统架构与RAN1物理层
RAN1物理层近期将重点介绍PDCCH\PDSCH\S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