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VGA彩条显示技术的实战代码项目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VGA是1987年推出的视频显示标准,支持640x480分辨率和256色。VGA彩条显示是检查显示系统质量的常用方法,通过不同组合的红、绿、蓝色彩条纹来评估色彩表现和响应速度。本项目探讨了VGA彩条显示的代码实现,包括VGA控制器的硬件编程和显示控制的软件逻辑。关键实现点包括定时计算、颜色编码、内存管理和兼容性优化。通过本项目,可以深入理解计算机图形学和硬件交互。 VGA

1. VGA视频显示标准概述

1.1 VGA视频显示标准的起源

VGA,即Video Graphics Array,是在1987年由IBM公司推出的视频显示标准。作为一种模拟计算机图形输出标准,VGA定义了显示系统连接器的物理形状、尺寸及引脚分布。它的出现促进了PC图形显示技术的发展,并为后续的XGA、SVGA等标准奠定了基础。

1.2 VGA的显示分辨率和颜色深度

VGA标准的分辨率为640×480,支持16色和256色两种颜色显示模式。它的颜色深度可以从4位增加到24位,而屏幕刷新率通常为60Hz。这一能力的提升,对于当时的图形用户界面和多媒体应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1.3 VGA技术对现代显示技术的影响

VGA作为早期的视频显示标准,对后续的显示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标准的建立,继承并扩展了VGA的技术特点。同时,VGA的广泛使用也推动了图形加速器的发展,为后来的高级图形处理技术打下了基础。尽管现在被更先进的技术所取代,但VGA在一些专业领域和老旧系统中仍发挥着作用。

2. VGA彩条显示方法和应用

2.1 VGA彩条显示原理

2.1.1 彩条信号的生成过程

在VGA(Video Graphics Array)视频标准中,彩条信号通常是指一系列颜色条的视频信号。这些颜色条用作测试信号,用于校验和调节显示器的色彩准确性。生成彩条信号的过程涉及信号源的创建和传输。首先,信号源需要创建一系列按特定顺序排列的单色条,如红、绿、蓝、黄、紫、青、白等基本色彩的条纹。每个颜色条持续一定的时间,使得视频处理器或测试设备能将不同的色彩显示在屏幕上。

信号的生成通常由视频测试设备或者专用软件完成,这些设备或软件能够精确控制每一种颜色的色度和亮度。生成的彩条信号必须符合VGA标准的时序参数,包括水平和垂直同步信号的间隔、显示区域的大小等。这样,当信号送到显示器时,显示器能够根据这些时序信息正确地解析信号,并在屏幕上呈现出来。

2.1.2 彩条信号的视频编码

彩条信号一旦生成,接下来需要进行视频编码,以使其能够通过VGA接口传输到显示器。VGA接口使用模拟信号传输,这意味着视频编码涉及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VGA信号由红、绿、蓝(RGB)三色分量信号以及水平同步(HSYNC)和垂直同步(VSYNC)信号组成。

在编码过程中,每个颜色分量信号通过数字到模拟转换器(DAC)被转换为相应的模拟电压水平。这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每个颜色分量的模拟信号能够反映原始数字信号中的色彩信息。HSYNC和VSYNC信号也被编码为同步脉冲,用于告诉显示器何时开始新的一行或新的一帧。正确的视频编码保证了彩条显示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确保显示器能够准确地重现信号源的色彩。

2.2 VGA彩条显示的实践应用

2.2.1 彩条显示在测试中的作用

彩条显示在视频测试和调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被广泛用于显示器、显卡、视频编辑设备等的色彩校准过程中。通过观察彩条信号在不同设备上的显示效果,技术人员能够评估和调整设备的色彩表现,确保其符合行业标准或特定的色彩质量要求。

例如,在显示器的制造过程中,彩条信号被用于检验显示器的色域覆盖、颜色饱和度、亮度、对比度等关键指标。技术人员通过观察显示的彩条图案,能够快速识别出屏幕上的色彩偏差和亮度不均问题。此外,彩条显示还可以帮助检测显示器是否存在颜色交叉串扰,或者某色彩分量是否有故障。

2.2.2 彩条显示在实际产品中的应用案例

在实际产品中,彩条显示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电视台的视频信号测试、电视接收机的生产测试、摄影摄像设备的色彩校准以及在游戏行业的色彩调试中都有其身影。以电视广播行业为例,彩条信号被用于在节目切换或频道调整时填充屏幕,作为过渡信号,向观众提供一个标准的颜色参照。

在游戏行业,开发者会使用彩条显示来测试游戏中各种环境下的色彩渲染表现,确保色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都能准确无误地呈现。此外,对于需要精确色彩表现的用户,如专业摄影师和视频编辑,彩条显示也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们可以通过彩条显示快速检测显示器的色彩准确性,确保他们的工作成果能够正确反映。

在本章节中,我们从彩条显示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彩条信号的生成和编码过程。随后,我们探讨了彩条显示在测试和实际产品中的应用,展示了其在色彩校准和质量保证中的重要性。这些内容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VGA显示标准奠定了基础,并为后续章节中关于VGA控制器编程、显示控制软件逻辑以及硬件兼容性等内容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

3. VGA控制器硬件编程

3.1 VGA控制器的基本组成

3.1.1 控制器硬件架构

VGA控制器是整个视频显示系统的“大脑”,其核心作用是接收计算机系统发来的视频数据,并将其转换成适合显示设备的模拟信号。VGA控制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硬件组件:

  • 时序生成器(Timing Generator) :负责生成视频信号的同步时序,包括行同步信号(HSYNC)和场同步信号(VSYNC)。
  • 像素发生器(Pixel Generator) :将数字视频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进行颜色映射和调制。
  • 内存控制器(Memory Controller) :管理显存,提供视频数据的缓存和快速访问。
  • 属性控制器(Attribute Controller) :控制屏幕的显示属性,如颜色、亮度、对比度等。

3.1.2 控制器与显卡的交互

控制器与显卡的交互涉及到数据传输和信号同步两个主要方面。数据传输主要指显存中的视频数据被读取并送往像素发生器,而信号同步则保证了这些数据能正确地与显示器的同步信号相匹配。显卡将处理后的图形数据发送给VGA控制器,通过高速的数字接口(如DVI或HDMI)传输。VGA控制器接收这些数据,按照一定的时序和分辨率输出到显示器。

3.2 VGA控制器编程实践

3.2.1 编程接口介绍

VGA控制器编程接口通常指的是一系列寄存器,这些寄存器可以被处理器直接访问。通过编程这些寄存器,开发者可以设置视频模式、调整显示参数、控制显存的读写等。例如:

  • 模式寄存器 :设置视频显示模式,如分辨率和颜色深度。
  • 时序寄存器 :定义屏幕刷新率和屏幕分辨率的时序参数。
  • 地址寄存器 :指定显存的位置以及数据访问的起始地址。

这些接口通常具有读/写能力,并且可以通过特定的编程协议来配置。

3.2.2 编程实例及代码解析

假设我们要编写一段代码来设置VGA控制器为640x480分辨率,256色显示模式。以下是一段简化的汇编语言示例:

mov ax, 0x13      ; 设置视频模式寄存器为0x13,对应640x480, 256色模式
int 0x10          ; 调用中断0x10,BIOS视频服务来改变视频模式

解析:

  • mov ax, 0x13 :将16位寄存器AX设置为0x13,这代表了我们要设置的视频模式。
  • int 0x10 :BIOS中断调用,用于视频服务。这里将模式0x13传入AH寄存器,调用中断服务例程来设置视频模式。

通过这种方式,开发者可以使用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如C语言通过内嵌汇编)来编程VGA控制器。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进行更复杂的配置和错误处理。

在后续章节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VGA控制器编程的复杂细节,包括如何实现更精细的显示控制和性能优化。

4. ```

第四章:显示控制软件逻辑

软件层面的显示控制是实现高质量图形输出的核心。一个高效的显示控制逻辑可以确保图像的准确渲染,减少显示延迟,以及提升用户体验。本章节将深入介绍显示控制逻辑的设计和实现过程。

4.1 显示控制逻辑概述

4.1.1 控制逻辑在系统中的作用

控制逻辑是视频显示系统中的“大脑”。它负责接收来自操作系统的图形命令,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硬件操作。控制逻辑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图像的渲染速度和显示效果。没有一个良好设计的控制逻辑,无论硬件多么先进,也无法实现流畅和高质量的图像输出。

4.1.2 控制逻辑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控制逻辑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 性能 :优化性能是控制逻辑设计的首要原则,意味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图像的渲染。
  • 可扩展性 :系统应能够适应不同分辨率和刷新率的显示需求。
  • 可维护性 :代码应易于理解和维护,以便未来的升级和问题修复。
  • 兼容性 :控制逻辑应该能够处理来自不同操作系统的图形命令。

4.2 显示控制逻辑的实现

4.2.1 控制逻辑的编程实例

下面展示了一个简单的控制逻辑的编程示例,它描述了一个基本的框架,用于处理图形命令并发送到VGA控制器。

// 假设这是一个简化的图形命令处理函数
void processGraphicsCommand(GraphicsCommand cmd) {
    switch (cmd.type) {
        case COMMAND_UPDATE_SCREEN:
            updateScreen(cmd.data);
            break;
        case COMMAND_SET_PALETTE:
            setPalette(cmd.data);
            break;
        case COMMAND_DRAW_LINE:
            drawLine(cmd.data);
            break;
        // ... 更多命令处理
    }
}

void updateScreen(uint32_t *buffer) {
    // ... 将屏幕缓冲区数据发送给VGA控制器的代码
}

void setPalette(Color *palette) {
    // ... 设置调色板的代码
}

void drawLine(Line line) {
    // ... 绘制线条的代码
}

以上代码段展示了基本的命令处理流程,包括命令的类型判断、分发处理。每个处理函数都对应着一个特定的图形操作。

4.2.2 控制逻辑的调试和优化

控制逻辑的调试和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性能分析 :使用性能分析工具来定位代码中可能导致性能瓶颈的部分。
  • 代码审查 :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审查代码,以发现潜在的优化点。
  • 优化策略 :例如减少函数调用的开销、使用更高效的算法和数据结构等。
  • 测试 :通过自动化测试来确保控制逻辑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控制逻辑的调试和优化需要结合实际的硬件性能和软件需求来进行。例如,针对VGA这种比较传统的显示技术,可能需要对颜色深度和分辨率的支持进行特别的优化处理。

一个高效且优化良好的显示控制逻辑可以为VGA显示系统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同时保证了在各种应用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 5. 定时计算和颜色编码技术

## 5.1 定时计算在VGA显示中的应用

### 5.1.1 定时计算的基本原理

定时计算在VGA显示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确保了像素能够在正确的位置以正确的频率被渲染到屏幕上。VGA标准使用了同步信号来控制图像的显示,这包括水平同步信号(HSYNC)和垂直同步信号(VSYNC)。定时计算负责生成这些同步信号,以控制电子束在屏幕上的扫描。

同步信号的生成通常由定时器来完成,这个定时器需要精确计算出电子束扫描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每次扫描之间的间隔。这些时间参数由VGA的时序参数定义,例如像素时钟频率、水平显示周期、水平同步脉冲宽度、垂直显示周期、垂直同步脉冲宽度等。

为了正确实现定时计算,硬件设计者需要了解VGA时序图。时序图是一个图表,详细记录了显示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包括同步信号、显示区域以及对应的像素时钟周期数。通过精心设计的定时计算,可以确保所有显示设备上的图像都能正确地同步显示,避免图像错位或闪烁。

### 5.1.2 定时计算在彩条显示中的实现

彩条显示是VGA视频测试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利用了标准的色块来测试视频信号的准确性和屏幕的色彩还原能力。在彩条显示中,定时计算确保每种颜色的色块都能按照预定的顺序和大小出现在屏幕上。

具体实现时,开发者需要根据彩条显示的需求,设置相应的时序参数。这些参数包括每种颜色块的宽度和间隔,以及每个颜色块的显示周期。这需要编程者理解VGA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接口。

例如,可以编写一个程序,通过设置定时器的计数值来控制色块的切换。程序需要在正确的时间点,根据预先设定的周期,切换到下一个颜色块的信号。这通常涉及到对VGA控制器的底层编程,需要操作硬件寄存器来改变显示参数。

```c
// 示例代码:定时切换颜色块
void set_color_block(uint8_t color_index) {
    VGA_CONTROL_PORT = color_index; // 发送颜色索引到VGA控制端口
}

// 伪代码示例: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用于切换彩条显示
void timer_interrupt_handler() {
    static int color_index = 0;
    if (color_index > MAX_COLOR_INDEX) {
        color_index = 0;
    }
    set_color_block(color_index++);
    // 重置定时器,准备下一个周期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假定了存在一个 VGA_CONTROL_PORT 端口用于设置颜色,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硬件手册进行适配。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负责在每个周期结束时切换到下一个颜色块。此代码仅为展示定时计算和颜色切换的逻辑,实际应用中会有更复杂的时序控制逻辑和同步机制。

5.2 颜色编码技术的深入解析

5.2.1 颜色编码的基础知识

在VGA显示中,颜色编码技术是将颜色信息转换为可以在屏幕上显示的电信号的过程。VGA标准使用了数字RGB(红绿蓝)模型来表示颜色,每个颜色通道都用一个固定位数的数字表示。通常,每个颜色通道使用8位(一个字节),因此可以表示256种不同的亮度级别。

颜色编码不仅仅是数字转换的过程,还涉及到色彩空间的概念。VGA通常使用的是sRGB色彩空间,这个色彩空间被广泛用于计算机显示系统中。在sRGB色彩空间中,颜色的编码遵循特定的伽马校正曲线,以确保颜色的显示效果与人眼感知相匹配。

颜色编码还与显示设备的色域有关,不同的显示设备支持的色域范围是不同的。VGA标准需要确保在不同设备上显示的颜色尽可能接近原始色彩。

5.2.2 颜色编码技术的实践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颜色编码技术需要与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以实现高质量的显示效果。在编程实现时,开发者需要使用各种算法来处理颜色数据,例如颜色校正、颜色空间转换、色调映射等。

颜色编码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颜色的量化和去量化。量化是指将连续的色彩信号转换为有限级别的数字信号,去量化则是将数字信号转换回连续信号。这些处理都需要考虑到色彩的精度和显示设备的性能。

以彩条显示为例,不同颜色块的生成需要准确的颜色编码。开发者可以使用查找表(LUT)技术来存储特定颜色的编码值,这样可以快速地根据需要选择和输出特定颜色。

// 伪代码示例:使用LUT生成彩条颜色
uint8_t color_lut[COLOR_BLOCK_COUNT][COLOR_COMPONENTS] = {
    {255, 0, 0}, // 红色
    {0, 255, 0}, // 绿色
    {0, 0, 255}, // 蓝色
    // ... 其他颜色
};

void draw_color_block(uint8_t index) {
    if (index < COLOR_BLOCK_COUNT) {
        for (int i = 0; i < COLOR_COMPONENTS; ++i) {
            VGA_COLOR_PORT[i] = color_lut[index][i];
        }
    }
}

// 调用draw_color_block函数来绘制每种颜色块
draw_color_block(color_index);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名为 color_lut 的查找表来存储每种颜色的RGB值。通过调用 draw_color_block 函数,并传入颜色块的索引值,可以在VGA控制器上设置正确的颜色。

颜色编码的实现还需要考虑到显示设备的色彩管理,如色彩校正和动态范围的扩展等。色彩校正通常用于解决不同显示设备之间的颜色偏差问题,而动态范围扩展技术则用于提升图像的细节,特别是在明暗转换区域。

通过结合定时计算和颜色编码技术,开发者可以实现更为丰富和精确的VGA显示效果。这不仅提高了图像质量,也增强了用户体验,使得色彩显示更加真实、准确。

6. 内存管理和优化技术

6.1 VGA显示中的内存管理

6.1.1 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

在计算机系统中,内存管理是一个核心功能,它负责分配、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的物理和虚拟内存。在VGA显示系统中,内存管理的复杂性尤为突出,因为显示过程需要频繁地从内存中读取图像数据,并且需要高效的缓存机制来确保图像的连续显示。

内存管理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内存分配策略,它必须确保快速响应显示硬件的需求,同时也要避免内存碎片的产生。内存碎片会导致内存利用率下降,影响显示性能。

6.1.2 内存分配与释放的策略

内存分配与释放是内存管理中的关键任务,必须考虑显示数据的连续性和实时性要求。在VGA显示中,常见的内存分配策略包括:

  1. 静态分配 :在系统启动时,根据显示分辨率和颜色深度预先分配一定量的内存。这种方法简单,但内存利用率不高,且不适应动态变化的需求。
  2. 动态分配 :根据实际显示需求,在运行时动态分配和释放内存。这种方法更加灵活,但可能导致内存碎片,需要额外的内存管理策略来处理。

  3. 内存池 :预先分配一块大的内存区域作为内存池,然后从中划分出更小的内存块用于特定的显示任务。内存池可以提高内存分配的效率,并减少碎片。

6.2 内存优化技术的探索

6.2.1 常见的内存优化方法

内存优化的目标是提高内存利用率,减少内存碎片,并提升显示性能。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内存优化方法:

  1. 内存缓存机制 :通过缓存最近访问的显示数据,可以减少对主内存的访问次数,从而提升显示性能。

  2. 内存复用 :在多个显示任务中共享内存资源,例如多个缓冲区可以指向同一块内存区域,前提是这些缓冲区不会同时被访问。

  3. 压缩技术 :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可以减少内存占用,但需要权衡压缩和解压缩过程中的计算开销。

  4. 内存访问优化 :合理安排内存访问顺序,以利用内存的局部性原理,减少页面错误和缓存未命中。

6.2.2 内存优化技术的应用实例

假设我们需要为一个VGA显示系统设计一个内存管理模块,该系统需要显示高分辨率图像,并且要求低延迟。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优化技术:

  1. 静态内存分配与动态扩展 :对于常见的分辨率和颜色深度,我们预先分配固定大小的内存块。同时,系统支持动态扩展内存池,以适应非标准分辨率和颜色深度的需求。

  2. 内存池与双缓冲技术 :使用内存池管理内存,并实现双缓冲机制。这样可以在一个缓冲区显示图像的同时,另一个缓冲区被填充下一副图像的数据。

  3. 内存压缩与智能解压 :在内存中存储图像数据时,采用压缩算法减少内存占用。显示时,通过硬件加速的方式进行快速解压,以保证低延迟的显示。

// 示例代码展示双缓冲机制的实现
void drawFrame() {
    // 获取当前未显示的缓冲区
    uint8_t* frontBuffer = getFrontBuffer();
    uint8_t* backBuffer = getBackBuffer();

    // 在后缓冲区绘制图像
    for (int i = 0; i < FRAME_SIZE; ++i) {
        backBuffer[i] = drawPixel(i); // drawPixel()是一个假设的像素绘制函数
    }

    // 交换缓冲区
    swapBuffers();

    // 清空后缓冲区,为下一帧做准备
    memset(backBuffer, 0, FRAME_SIZE);
}

void swapBuffers() {
    // 交换前后缓冲区的指针
    // 这个过程通常涉及指针的交换,具体实现依赖于具体的内存管理策略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展示了如何使用双缓冲技术。 getFrontBuffer() getBackBuffer() 函数用于获取当前应该显示的缓冲区以及可以进行绘制的缓冲区。当绘制一帧图像完毕后,通过调用 swapBuffers() 函数交换两个缓冲区的指针,然后清空后缓冲区,为下一帧做准备。这种技术可以防止图像在绘制过程中出现闪烁。

通过本章节的介绍,我们深入了解了VGA显示中的内存管理以及优化技术。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硬件兼容性问题以及它在VGA彩条显示中的实际应用。

7. 硬件兼容性考虑

7.1 硬件兼容性的基础问题

7.1.1 硬件兼容性的定义与重要性

硬件兼容性是确保不同设备能够无缝协同工作的关键因素。在VGA彩条显示领域,硬件兼容性主要涉及VGA控制器与显卡、显示器以及其它相关硬件之间的配合。如果硬件间存在兼容性问题,可能导致图像显示不正确、信号不稳定甚至硬件损坏。因此,确保硬件之间的兼容性对于提升产品稳定性和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7.1.2 硬件兼容性的测试方法

硬件兼容性测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识别硬件规格 :详细记录所有硬件组件的规格,包括接口类型、信号协议等。
  • 建立测试环境 :搭建一套能够代表目标用户环境的测试平台。
  • 执行兼容性测试 :进行基本的功能测试、长时间稳定性测试以及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测试。
  • 问题定位与分析 :对出现的兼容性问题进行记录和深入分析,以确定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案。

7.1.3 兼容性问题的实例

在VGA彩条显示的背景下,一个典型的兼容性问题可能表现为颜色显示错误。这通常是由于显卡与显示器之间信号格式不匹配所致。例如,当显卡输出的刷新率与显示器期望的刷新率不一致时,屏幕上的图像可能会出现闪烁或者颜色失真。

7.2 硬件兼容性在VGA彩条显示中的应用

7.2.1 兼容性问题的调试技巧

调试硬件兼容性问题时,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技巧:

  • 逐层诊断 :首先检查最简单的问题,如连接线是否插好,然后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层面。
  • 信号监测 :使用示波器或其他监测工具检查信号是否稳定和正确。
  • 固件/驱动更新 :确认所有硬件组件的固件或驱动程序都是最新版本,以确保兼容性问题得到官方支持和修复。

7.2.2 兼容性优化案例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遇到了一个案例,显卡输出的VGA信号在某些特定的显示器上无法正常显示蓝色条纹。经过反复测试,最终定位到是显卡输出信号的极性与显示器期望的不一致。通过调整显卡输出信号的极性设置,成功解决了问题。该案例说明了硬件兼容性问题可能涉及信号电平、极性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解决。

graph TD
    A[开始兼容性测试] --> B[硬件规格对比]
    B --> C[建立测试环境]
    C --> D[功能与稳定性测试]
    D --> E[问题记录与分析]
    E --> F[兼容性优化]
    F --> G[硬件更新与调整]
    G --> H[最终验证]
    H --> I[完成兼容性优化]

通过上面的流程图可以清晰地看到,硬件兼容性优化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方法,每一步都是不可或缺的。正确地实施这些步骤能够大大减少VGA显示中的兼容性问题,确保彩条显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VGA是1987年推出的视频显示标准,支持640x480分辨率和256色。VGA彩条显示是检查显示系统质量的常用方法,通过不同组合的红、绿、蓝色彩条纹来评估色彩表现和响应速度。本项目探讨了VGA彩条显示的代码实现,包括VGA控制器的硬件编程和显示控制的软件逻辑。关键实现点包括定时计算、颜色编码、内存管理和兼容性优化。通过本项目,可以深入理解计算机图形学和硬件交互。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