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报考 2026 上半年软考的朋友们,是不是早就开始纠结 “今年考试难度怎么样”“能不能一次上岸”?作为深耕软考领域多年的胡杨学长,今天就结合近几年的考试数据和实际情况,给大家做一次全面拆解,帮你理清思路、少走弯路~

一、先看数据:软考通过人数藏着难度密码
想判断考试难度,通过人数的变化是很直观的参考(当然这也会受报考人数影响,但整体趋势有参考价值)。
从近年数据来看,只有少数科目能实现连续两次通过人数上涨,比如高级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项)、中级的软件设计师(软设)和网络工程师(网工)。大部分科目都是 “起起伏伏” 的节奏 —— 这次通过率涨了,下次可能就回落;这次降了,下次大概率会调整。
给大家举个具体例子:系统架构设计师(架构)2024 年上半年比 2023 年下半年多通过 409 人,可 2024 年下半年又减少了 198 人,2025 年上半年再涨 547 人。这种波动其实能看出,软考办会根据上一次的通过率和考生反馈,动态调整下一次的考试难度,不会一直难也不会一直简单。
二、2026 上半年软考难度预测:整体有回调,但高项仍需警惕
结合 2025 上半年的考试情况,学长给大家做个靠谱预测:
2025 上半年软考整体偏难,按照 “难后回调” 的规律,2026 上半年难度大概率会有所降低,但绝对不会 “躺赢”—— 毕竟软考总通过人数已经连续两次上涨,命题方会控制整体通过率,保证证书的含金量。
不过不同科目情况有差异,这里重点说下大家关注最多的高项(其他科目可参考这个逻辑):
- 2023 下半年:综合知识考得广而细,但没超纲,基础题都来自第四版教程;案例分析和论文聚焦绩效域,论文考了合同管理、项目工作绩效这种冷门知识点,整体难度适中,就是论文有点出人意料。
- 2024 上半年:综合知识难度提升,知识点考察更灵活;案例分析保持 “1 道进度 / 成本计算题 + 2 道分析题” 的模式,难度反而下降;论文还是 1 个论题,但写作难度在上升,整体和上一次持平。
- 2025 上半年:综合知识考点跨度大,情景题增多,更侧重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把运筹学当成核心考点;论文两个批次都考了冷门绩效域,整体难度明显上升,尤其是案例和论文。
从 2023 下半年到 2025 上半年,高项难度是持续上升的,所以 2026 上半年高项大概率会维持较高难度,不会大幅放水。
三、2026 上半年软考备考攻略:分阶段规划,高效冲刺
备考没有捷径,但找对方法能少走很多弯路。学长结合身边上岸考生的经验,给大家整理了分阶段备考计划,不管是零基础还是有项目经验,都能直接参考:
1. 基础阶段(3 个月):制定计划,筑牢根基
- 先做一份详细的学习规划,明确每天、每周要学的内容(在职考生可以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每天保证 2-3 小时,周末 4-5 小时)。
- 跟着网课系统学习,看课的时候把不懂的知识点圈在教材上,每学完一章就做对应的习题,及时巩固。
- 理论性的概念要及时背记,建议用默写本自测,确保真正掌握,而不是 “看着眼熟”。
2. 强化阶段(3 个月):刷题巩固,打磨论文
- 基础知识点进入刷题巩固阶段,重点攻克前一阶段的难点和疑点,遇到不懂的可以二刷网课,同时整理错题本,标注错误原因和解题思路。
- 案例分析和论文要开始专项突破:案例分析多练真题,总结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论文要积累项目素材,搭建通用框架,不管遇到什么论题都能快速切入。
3. 冲刺阶段(2 个月):真题模拟,查漏补缺
- 论文方面,找专业老师批改,根据反馈反复修改,直到形成成熟的版本(建议至少准备 3-5 篇不同方向的论文,避免考场上手忙脚乱)。
- 集中刷近年真题,感受出题风格和高频考点,同时用机考模拟系统进行自测,练习时间分配,避免考场上做不完题。
- 针对真题中的错题,回到教材和网课中查漏补缺,把遗漏的知识点补牢固。
最后提醒大家:备考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尤其是在职考生,要平衡好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关系,保持规律作息和不间断的复习节奏。早准备一天,上岸的概率就大一分~
如果大家在备考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比如不知道选什么教材、论文不知道怎么写,都可以随时和学长交流,祝大家 2026 上半年软考都能一次上岸!
备考资料分享如下:


4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