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个月备战软考中项,56/49 一战上岸,这份干货请收好

各位准备冲软考中项的小伙伴们,大家好!作为刚用 2 个月备考、以 56/49 分一战上岸的学长,回想那段日子,既有熬夜刷题的疲惫,也有攻克难点的成就感,直到拿到 “小绿本本” 的那一刻,才觉得所有辛苦都有了落点。今天就把我的备考全流程干货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你们少走弯路,高效备考~

一、我的备考日常:把时间 “抠” 在刀刃上

备考期间我没搞什么 “题海战术”,而是靠规律的节奏把时间用到位,给大家看看我的日常安排,你们可以参考调整:

  • 清晨 6:30:带着规划学新课

每天早起先花 10 分钟列好当天的学习计划,然后对着课本预习要学的章节 —— 把觉得是重点的内容标上星号,看不懂的地方画个问号,这样听课时就能 “靶向发力”,不会跟着老师的节奏 “走神”。

  • 通勤路上:碎片时间刷错题

坐地铁时我不会刷手机娱乐,而是用 APP 刷几道选择题,遇到做错的题,要么收藏要么截图,等午休或晚上回家统一整理到错题本里,避免 “错了就忘”。

  • 午休:压缩时间背核心考点

我把午休从 1 小时缩到 20 分钟,剩下的 40 分钟专门背 “十大管理 ITTO”—— 这部分内容是重中之重,我会每天滚动背诵,比如今天背范围管理,明天先复习再背进度管理,重复多了自然就记牢了。

  • 晚上:听课 + 整理,扎实复盘

下班后回家,我会花 3 小时听宋一林老师的软考课,跟着老师的思路整理笔记,同时把当天的错题重新做一遍。老师讲项目管理的逻辑特别清晰,很多难懂的知识点,听完他的讲解就能 “打通任督二脉”。

  • 生活简化:减少干扰更专注

决定备考后,我把化妆、复杂护肤都停了,上班穿衣服也是 “抓着就穿”,背包换成能装下课本和平板的双肩包,省下的时间全用在学习上;3 个月没逛街、推掉了所有非必要聚餐,还删掉了娱乐软件,让闺蜜帮我设了手机屏幕使用密码(我自己解不开)—— 这样除了听课和必要沟通,根本没机会分心。

  • 心态稳住:用成就感对抗焦虑

其实备考中难免会慌,但我每天把时间排得满当当,专注于 “今天学会了什么”,反而没精力想别的。晚上睡前回想当天掌握的知识点,那种 “又进步一点” 的成就感,比什么都能让人安心。

二、分科目备考攻略:针对性突破才高效

软考中项主要考《综合知识》和《应用技术》,两科侧重点不同,我的备考方法也不一样,大家可以参考:

1. 《综合知识》:全选择题,抓 “广度” 不抠 “深度”

  • 考试特点:全是单选题,1 题 1 分,45 分及格,难度相对低。考察范围广 ——IT 技术占 40% 左右,项目管理占 50%-60%,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占 5% 左右,但知识点不深,不用钻牛角尖。
  • 备考方法:我是 “听课 + 刷题” 同步走。
  • IT 技术部分考点碎,比如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死记硬背效率低,我就边刷题边记:遇到不熟的知识点,直接在题旁边写解析,刷得多了自然就有印象;
  • 项目管理部分要先理解再做题:先听宋一林老师的课,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理清楚(比如 “启动过程组” 和 “规划过程组” 的衔接),听完后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能说清楚就说明真懂了。

2. 《应用技术》:案例分析,抓 “重点”+“技巧”

  • 考试特点:案例分析题,1 道计算题 + 3 道主观题,这科是很多人的难点,但找对方法就能突破。
  • 备考方法
  • 计算题:重点抓 “进度管理” 和 “成本管理”,把相关公式(比如挣值管理的 PV、EV、AC)记熟,然后刷宋一林老师的专项课 —— 老师会讲具体的做题步骤,比如怎么找关键路径、怎么算成本偏差,我刷了 10 道真题后,基本上能做到 “看到题就知道用什么方法”;
  • 主观题(简答题):不用一字不差背,重点记关键词和 70% 的核心内容,剩下的结合案例自由发挥。比如考 “范围管理的输入”,我会先记 “项目章程、需求文件” 这些关键词,再根据案例里的场景补充细节,只要言之有理就能得分。

三、机考实用技巧:这些细节能提分!

现在软考是机考,很多小伙伴第一次考会慌,其实提前做好准备就能避免失误,学长总结了几个关键要点:

1. 考前必做:熟悉流程 + 模拟练习

  • 先去 “中国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网” 熟悉考试流程,比如登录、提交试卷的步骤,避免考场上手忙脚乱;
  • 一定要做模拟练习:登录官网后,下拉找到 “服务园地” 里的 “模拟练习”,登录账号后选择对应科目,提前感受机考的界面和答题节奏。

2. 工具用法:搜狗 V 模式 + 科学计算器

  • 搜狗 V 模式:算计算题超方便!切换到搜狗输入法,输入小写 “v”,再输入计算步骤(比如 “v1000*0.8”),按 “A” 键只出结果,按 “B” 键会同时显示公式和结果,能省不少时间;
  • 科学计算器:电脑左下角点 “开始→菜单→附件→计算器”,左上角 “查看” 里切换到 “科学型”,也可以用 “alt+2” 快捷键切换,算复杂公式(比如现值、终值)全靠它。

3. 必备快捷键:提高答题效率

这些快捷键一定要记熟,机考时能少点鼠标:

  • Ctrl+A:全选;Ctrl+C:复制;Ctrl+V:粘贴(整理答案时常用);
  • Ctrl+F:查找(找题干里的关键信息);Ctrl+Z:撤销(输错时用);
  • Ctrl + 空格:中英文切换;Ctrl+Shift:输入法切换。

4. 关键提醒:认真看题!

机考时屏幕上的题干可能比纸质版长,一定要逐字看清楚,比如计算题里的 “工期”“成本” 有没有看错单位,主观题里的 “不正确的做法”“改进建议” 有没有答反,别因为粗心丢分。

四、学长的核心备考思路:别盲目学,抓 “关键”

最后跟大家分享 5 个我觉得最有用的备考思路,也是我能短期上岸的关键:

  1. 学顺序:先抓 “大头” 再抠 “细节”

先学项目管理(占分 50%-60%),再学 IT 技术(占 40%),最后看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占 5%)。分值高的内容先吃透,后期再补零碎知识点,不用一开始就盯着冷门考点。

  1. 整体节奏:听课→笔记→思维导图→刷题→复盘

听完一节网课,先整理笔记,再画思维导图(比如 “进度管理” 的子过程、输入输出),接着刷对应的题,最后把错题弄懂 —— 这样一套下来,知识点能记得更牢,比 “只听课不做题” 有效多了。

  1. 十大管理:每天默写,结合口诀记

十大管理的 ITTO 是核心,我每天会花 20 分钟默写一遍(比如 “范围定义的输入有哪些”),但不会死记硬背,而是用宋一林老师的记忆口诀辅助,比如 “章程需求定范围”,理解着记比硬背轻松太多。

  1. IT 技术:以练代背,不用 “全覆盖”

IT 技术考的范围太广,背不完也记不住,而且只考选择题,所以我没花时间死记,而是通过刷题积累 —— 刷得多了就知道哪些考点常考(比如 “区块链的特点”“智慧城市的架构”),慢慢就掌握了。

  1. 真题:刷透比刷多重要

近 5 年的真题一定要刷,而且要 “复盘到位”:做完后不仅要改对错,还要想 “这道题考的是什么知识点”“为什么会错”“有没有同类题”,通过真题摸透考试风向,比刷一堆模拟题有用。

备考软考中项的过程,就像一场 “自己跟自己的较量”,可能会有累到想放弃的时候,但只要按节奏走,把每个知识点啃透,你会发现 “上岸” 其实没那么难。如果大家在备考中遇到疑问,也可以在评论区跟我交流,祝各位都能一次通过,顺利拿到属于自己的 “小绿本本”!

备考资料分享如下: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