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拓扑结构:总线、星、树、环、网
2、 硬件设备分类:集线器(HUB),交换机(SW)、路由器®
3、 Osi模型:应用、表示、会话、传输、网络、数链、物理
Tcp/ip模型:应用、传输、网络、接入
4、Tcp/ip封装顺序:
数据 _ 添加类型_作用_层
数据段(SEGMENT)_ 添加Appl首_TCP_传输
数据包(IP PACKETS) _添加TCP(端口7)首_IP_网络
数据帧(FRAMES)_添加IP首_以太网驱动_数链
Bit流(BITS)_添加以往网首_物理
5、常用协议及端口:
5.1 基于 TCP工作的协议及其端口号:
协议 端口号
FTP 20,21 SSH 22
Telnet 23 SMTP 25
DNS 53 HTTP 80
BGP 179 HTTPS 443
5.2基于UDP工作的协议及其端口:
DNS 53 TFTP 69
RIP 520 DHCP 67,68
5.3 IP层协议协议及其端口:
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1) 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2)
TCP传输控制协议(6)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17 )
ESP封装安全负载(50) 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89)
6、IP报文格式:
IP报文格式头
长度 32位
20字节 版本 报文长度 服务类型 报文总长
标识符号 分片标志 偏移信息
TTL 协议6/17 校验位
源ID地址
目标ID地址
以太网帧格式
类型 6 6 2 1 1 1 3 2 38-1492 4
Ethernet_Ⅱ DMAC SMAC 帧类型 DATA FCS
802.3 帧大小 DSAP SSAP CTRL ORG CODE TYPE DATA
7、
以太网原理:
载波监听、多址访问、冲突检测
交换方式:
通传、接收转发、碎片转发
8、
私有IP范围:
10.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