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张RGB/深度图实现点云拼接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视觉SLAM十四讲》中的joinMap.cpp代码实现点云拼接的方法。通过读取相机位姿及图像数据,将多帧图像对应的点云转换到同一世界坐标系下并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三维点云模型。

该代码源于《视觉SLAM十四讲》 joinMap.cpp (拼接点云)

主要操作有
该页代码用于日后查找方便 (添加了部分笔记)

执行
先进入build文件夹对源码进行编译 编译出的可执行文件可拷贝到pose.txt 文件路径下(该路径下还有存放图片的文件夹)
而后执行./joinMap 生成点云以PCD格式存储在map.pcd中 用PCL提供的可视化程序大概该文件

pcl_viewer map.pcl

代码思路
根据pose.txt 中的相机外参 (平移向量+ 旋转四元数)转换成矩阵T;对相机坐标(根据像素和实物关系求得)用T转换成世界坐标;之后根据5张图循环构造点云。
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f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opencv2/core/core.hpp>
#include <opencv2/highgui/highgui.hpp>
#include <Eigen/Geometry> 
#include <boost/format.hpp>  // for formating strings

#include <pcl/point_types.h> 
#include <pcl/io/pcd_io.h> 
#include <pcl/visualization/pcl_visualizer.h>

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
    vector<cv::Mat> colorImgs, depthImgs;    // 彩色图和深度图 每张图用矩阵存储 多张图以向量形式表示
    vector<Eigen::Isometry3d> poses;   //欧式变换矩阵  4 *4    // 相机位姿
    //读操作(输入)的文件类
    ifstream fin("./pose.txt");//每行前三个数是平移(xyz) 后四个是四元数 指的是相机姿态
    if (!fin)
    {
        cerr<<"请在有pose.txt的目录下运行此程序"<<endl;
        return 1;
    }

    for ( int i=0; i<5; i++ )
    {
        //boost::format 类似C++中的printf
        boost::format fmt( "./%s/%d.%s" ); //图像文件格式

        colorImgs.push_back( cv::imread( (fmt%"color"%(i+1)%"png").str() ));//str() 函数将对象转化为适于人阅读的形式。
        depthImgs.push_back( cv::imread( (fmt%"depth"%(i+1)%"pgm").str(), -1 )); // 使用-1读取原始图像

        double data[7] = {0};
        for ( auto& d:data )
            fin>>d;
        //最后一位是四元数实部
        Eigen::Quaterniond q( data[6], data[3], data[4], data[5] );
        Eigen::Isometry3d T(q);
        T.pretranslate( Eigen::Vector3d( data[0], data[1], data[2] ));
        poses.push_back( T );//T是 相机位姿(装的是5张图的位姿)
    }

    // 计算点云并拼接
    // 相机内参 
    double cx = 325.5;
    double cy = 253.5; //平移
    double fx = 518.0;
    double fy = 519.0;//缩放×焦距
    double depthScale = 1000.0;

    cout<<"正在将图像转换为点云..."<<endl;

    // 新建一个点云//PointCoud::Ptr是一个智能指针类 通过构造函数初始化指针指向的申请的空间
       /*Ptr是一个智能指针,返回一个PointCloud<PointT> 其中PointT是pcl::PointXYZRGB类型。它重载了->  返回了指向PointCloud<PointT>的指针
     *Ptr是下面类型 boost::shared_ptr<PointCloud<PointT> > */
        /*pointCloud 是一个智能指针类型的对象 具体可以参考http://blog.youkuaiyun.com/worldwindjp/article/details/18843087*/
    // 定义点云使用的格式:这里用的是XYZRGB
    typedef pcl::PointXYZRGB PointT; 
    typedef pcl::PointCloud<PointT> PointCloud;

    // 新建一个点云
    PointCloud::Ptr pointCloud( new PointCloud ); 
    for ( int i=0; i<5; i++ )
    {
        cout<<"转换图像中: "<<i+1<<endl; 
        cv::Mat color = colorImgs[i]; 
        cv::Mat depth = depthImgs[i];
        Eigen::Isometry3d T = poses[i];
        for ( int v=0; v<color.rows; v++ )
            for ( int u=0; u<color.cols; u++ )
            {
                unsigned int d = depth.ptr<unsigned short> ( v )[u]; // 深度值(第v行u列)
                if ( d==0 ) continue; // 为0表示没有测量到
                Eigen::Vector3d point; //像素坐标
                point[2] = double(d)/depthScale; //Z 深度
                point[0] = (u-cx)*point[2]/fx;//x坐标
                point[1] = (v-cy)*point[2]/fy; 
                Eigen::Vector3d pointWorld = T* point ;//将相机坐标系下的坐标变换到世界坐标系

                PointT p ;
                p.x = pointWorld[0];
                p.y = pointWorld[1];
                p.z = pointWorld[2];
                /*  color.step 虽然是一个类,但是它内部有一个转换操作符 operator size_t() const;
131                  * 此时的color.size编译器就会把它当做size_t类型的变量,这个值的大小是1920 这个是随着图像的读入MAT类中会有自动转换然后存储的buf[]中 */
                p.b = color.data[ v*color.step+u*color.channels() ];
                p.g = color.data[ v*color.step+u*color.channels()+1 ];
                p.r = color.data[ v*color.step+u*color.channels()+2 ];
                pointCloud->points.push_back( p );
            }
    }

    pointCloud->is_dense = false;
    cout<<"点云共有"<<pointCloud->size()<<"个点."<<endl;
    pcl::io::savePCDFileBinary("map.pcd", *pointCloud );
    return 0;
}
<think> 首先,用户的问题是:“我想查找使用C++实现点云全景图像拼接的方法 请问C++实现点云全景图像拼接的方法”。 系统指令要求: - 所有行内数学表达式使用$...$格式。 - 独立公式使用$$...$$格式并单独成段。 - LaTeX语法正确。 - 使用中文回答。 - 生成相关问题。 - 回答中引用的段落末尾自然地添加引用标识,例如[^1]。 用户提供了三个引用: - 引用[1]:关于OpenVSLAM和图像拼接,包括地图初始化、图像拼接步骤等。 - 引用[2]:关于PCL点云处理算法,包括概述、实现步骤、关键函数等。 - 引用[3]:关于OpenCV中图像拼接的代码示例和方法比较。 用户的问题集中在“点云全景图像拼接”,所以我需要结合点云和图像拼接。从引用中: - 引用[2]是关于点云处理的(PCL点云处理),特别是FPFH特征、RANSAC配准等,这可能与点云拼接相关。 - 引用[1]提到OpenVSLAM(SLAM系统),这可能涉及点云重建。 - 引用[3]是关于图像拼接的OpenCV实现。 用户指定了C++实现,所以我应该关注C++代码或库。 结构化回答: 1. **理解需求**:点云全景图像拼接可能意味着将点云数据拼接成全景视图,或者使用点云来辅助图像拼接点云通常来自3D传感器(如LiDAR),图像来自相机。“全景图像拼接”可能指的是创建360度的全景图,结合点云信息。 2. **参考引用**: - 引用[2]:PCL点云处理,包括点云配准(如RANSAC),这可以用于点云拼接。 - 引用[3]:OpenCV图像拼接方法,如线性加权融合、SeamlessClone等。 - 引用[1]:OpenVSLAM,可能用于SLAM系统生成点云地图。 所以,整合点云和图像拼接可能需要: - 使用点云配准技术对齐点云。 - 然后将点云投影到图像平面进行拼接,或者直接拼接点云视图。 3. **方法概述**: - 点云拼接:用PCL库处理点云数据,进行配准(registration)。 - 图像拼接:用OpenCV处理图像。 - 全景视图:可能需要将点云纹理映射到图像上。 结合引用,建议使用PCL for点云和OpenCV for图像处理。 4. **实现步骤**(基于引用): - 引用[2]中提到点云配准:计算FPFH特征,RANSAC配准,可视化。 - 引用[3]提到图像拼接步骤:如特征检测、匹配、变换、融合。 对于点云全景图像拼接: a. **点云配准**:使用PCL中的算法(如ICP或基于特征的配准)对齐点云帧。 - 参考引用[2],关键函数:计算FPFH特征,RANSAC配准。 b. **图像拼接**:如果点云有对应的图像,使用OpenCV进行图像拼接。 - 参考引用[3],方法如线性加权融合或Multi-band blending。 c. **整合**:将配准后的点云投影到图像平面,创建全景视图。 5. **C++代码示例**: - 从引用[2]和[3]中提取关键部分。 - 例如,引用[2]有完整代码框架(尽管摘要中只提到),我可以构建一个简化版。 - 代码应该使用PCL和OpenCV库。 6. **生成相关问题**:在回答末尾添加相关问题,如示例所示。 7. **引用标识**:在回答中自然地添加引用标记。 回答结构: - 用中文清晰回答。 - 分步骤解释方法。 - 提供伪代码或实际代码片段(使用代码块)。 - 结束时添加相关问题。 确保LaTeX格式正确:如果有数学表达式,使用$...$或$$...$$。 在这个上下文中,可能涉及变换矩阵、特征匹配等数学概念。例如,单应矩阵Homography Matrix提到在引用[1]和[3]。 在图像拼接中,单应矩阵用于透视变换:$H$。 所以,在描述时使用$H$。 </think> ### C++实现点云全景图像拼接的方法 点云全景图像拼接通常涉及将点云帧(来自LiDAR或深度相机)与对应的图像数据结合,创建无缝的360度全景视图。该方法常用于SLAM系统、三维重建和机器人导航。核心步骤包括点云配准、图像融合和全景投影。我将基于您的引用(特别是引用[2]的点云处理和引用[3]的图像拼接)提供C++实现方法,使用PCL(Point Cloud Library)和OpenCV库。以下是逐步指南: #### 1. **方法概述** - **点云配准**:对齐点云帧,形成全局点云地图。使用特征提取和RANSAC算法优化变换矩阵。 - **图像拼接**:将配准后的点云投影到图像平面,使用融合技术消除接缝。 - **全景生成**:结合点云深度信息和图像纹理,创建可视化全景视图。 - 数学基础:变换矩阵(如单应矩阵Homography Matrix)是关键。单应矩阵 $H$ 用于描述点云和图像之间的透视关系,公式为: $$ \mathbf{p}' = H \cdot \mathbf{p} $$ 其中 $\mathbf{p}$ 是源点坐标,$\mathbf{p}'$ 是目标点坐标[^1][^3]。 #### 2. **实现步骤(C++代码框架)** 使用PCL处理点云,OpenCV处理图像。确保安装依赖库:`pcl` 和 `opencv`。 **步骤1: 点云配准(使用PCL)** - 加载点云数据,计算FPFH特征(Fast Point Feature Histogram)。 - 使用RANSAC进行鲁棒配准,估计变换矩阵。 - 参考引用[2]的关键函数: ```cpp #include <pcl/point_types.h> #include <pcl/features/fpfh.h> #include <pcl/registration/ransac.h> void registerPointClouds(pcl::PointCloud<pcl::PointXYZ>::Ptr source, pcl::PointCloud<pcl::PointXYZ>::Ptr target) { // 计算FPFH特征 pcl::FPFHEstimation<pcl::PointXYZ, pcl::Normal, pcl::FPFHSignature33> fpfh; pcl::PointCloud<pcl::FPFHSignature33>::Ptr features_source(new pcl::PointCloud<pcl::FPFHSignature33>); pcl::PointCloud<pcl::FPFHSignature33>::Ptr features_target(new pcl::PointCloud<pcl::FPFHSignature33>); fpfh.compute(*features_source); fpfh.compute(*features_target); // RANSAC配准 pcl::registration::CorrespondenceEstimation<pcl::FPFHSignature33, pcl::FPFHSignature33> est; pcl::CorrespondencesPtr correspondences(new pcl::Correspondences); est.determineCorrespondences(*correspondences); pcl::registration::TransformationEstimationSVD<pcl::PointXYZ, pcl::PointXYZ> trans_est; Eigen::Matrix4f transformation = trans_est.estimateRigidTransformation(*source, *target, *correspondences); // 应用变换并保存全局点云 pcl::transformPointCloud(*source, *source, transformation); pcl::io::savePCDFile("registered_cloud.pcd", *source); } ``` **步骤2: 图像拼接(使用OpenCV)** - 将配准后的点云投影到图像平面(使用深度图或纹理映射)。 - 应用图像融合技术(如线性加权融合或Multi-band blending)创建无缝全景。 - 参考引用[3]的方法: ```cpp #include <opencv2/opencv.hpp> #include <opencv2/stitching.hpp> cv::Mat stitchImages(const std::vector<cv::Mat>& images) { cv::Ptr<cv::Stitcher> stitcher = cv::Stitcher::create(cv::Stitcher::PANORAMA); cv::Mat panorama; cv::Stitcher::Status status = stitcher->stitch(images, panorama); if (status != cv::Stitcher::OK) { std::cerr << "拼接失败,错误码: " << int(status) << std::endl; return cv::Mat(); } return panorama; // 返回全景图像 } ``` **步骤3: 全景生成(整合点云和图像)** - 使用投影变换将点云映射到图像空间。 - 融合点云深度和图像纹理: ```cpp cv::Mat createPanorama(pcl::PointCloud<pcl::PointXYZRGB>::Ptr cloud_registered, const std::vector<cv::Mat>& images) { // 步骤1: 配准点云(调用上述registerPointClouds) // 步骤2: 将点云转换为彩色图像(假设点云RGB信息) cv::Mat depth_image = convertPointCloudToImage(cloud_registered); // 自定义函数,将点云投影为深度图 // 步骤3: 拼接图像 cv::Mat stitched_image = stitchImages(images); // 融合:叠加深度和纹理(使用加权融合) cv::Mat panorama; cv::addWeighted(stitched_image, 0.7, depth_image, 0.3, 0, panorama); return panorama; } ``` #### 3. **关键优化和注意事项** - **性能优化**:引用[2]建议使用RANSAC替代ICP提升鲁棒性;引用[3]强调对于大场景,优先Multi-band blending以减少接缝(但OpenCV无内建实现,需手动编码)。 - **误差处理**:点云配准时,可通过计算点间距离误差 $d = \|\mathbf{p}_i - \mathbf{p}_j\|$ 评估精度[^2]。 - **应用场景**:SLAM系统(如引用[1]的OpenVSLAM)中,结合GPS数据生成全景大图;机器人导航或虚拟现实中。 - **挑战**:点云和图像分辨率不一致时,可能导致投影失真。建议使用线程(如std::mutex管理资源)加速处理[^1]。 #### 4. **完整流程示例** 假设输入为点云帧(.pcd文件)和对应图像: ```cpp int main() { // 加载点云和图像 pcl::PointCloud<pcl::PointXYZ>::Ptr cloud1 = loadPCD("cloud1.pcd"); pcl::PointCloud<pcl::PointXYZ>::Ptr cloud2 = loadPCD("cloud2.pcd"); std::vector<cv::Mat> images = {cv::imread("img1.jpg"), cv::imread("img2.jpg")}; // 点云配准 registerPointClouds(cloud1, cloud2); pcl::PointCloud<pcl::PointXYZRGB>::Ptr merged_cloud = mergeClouds(cloud1, cloud2); // 假设合并函数 // 生成全景 cv::Mat panorama = createPanorama(merged_cloud, images); cv::imwrite("panorama_output.jpg", panorama); return 0; } ``` 参考完整代码可基于引用[2]的PCL算法汇总和引用[3]的OpenCV示例扩展[^2][^3]。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