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回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方差分析是什么
- 类别有多少种
- 其原理是什么
- 使用条件
- 假设检验步骤
- 相关sas代码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是应用最广的统计方法之一。方差分析问题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到19世纪,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1749年3月23日-1827年3月5日)、高斯(Carolus Fridericus 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等著名数学家在提出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时候就为方差分析提出做了前瞻性贡献。20世纪初,费希尔(Ronald Aylmer Fisher, 1890年2月17日- 1962年7月29日) 首次提出方差分析,由多名研究者将其拓展。方差分析研究的并不是方差,而是均值的变异,即推断多个总体的均数是否有差别。
方差分析分为单因素的方差分析、多因素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前者可分为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拉丁方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两阶段交叉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间的多重比较、多样本方差比较的Bartlett检验和Levene检验。后者则有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正交设计与方差分析、嵌套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裂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

使用条件:1、样本服从正态分布;2、样本相互独立;3、方差齐
单因素方差分析
完全随机设计(completely random design):随机指派是任意一次指派与任意其他指派是等可能的。比较p个处理均值的完全随机化设计是将处理随机指派给试验单位,或从p个总体中额每一个抽取独立随机样本[1]。
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又称配伍组设计,是配对设计的扩展。做法是:先按影响实验结果的非处理因素(如性别、体重、年龄、职业、病情、病程等)将实验对象配成区组(block),再分别将各区组内的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各处理组或对照组[2]。
拉丁方设计(Latin square design):实验研究涉及一个处理因素和两个控制因素,每个因素的类别数或水平数相等,此时可采用拉丁方设计来安排实验,将两个控制因素分别安排在拉丁方设计的行和列上[3]。
两阶段交叉设计(crossover design):在医学研究中,欲将A、B两种处理先后施加于同一批实验对象,随机地使半数实验对象现接受A后接受B,而另一半实验对象则正好相反,即先接受B再接受A[4]。
多因素方差分析
析因设计(factorial exper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