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KITTI数据与LOAM算法的自动驾驶技术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本文详细解读了KITTI数据集和LOAM算法在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KITTI数据集提供了丰富的驾驶场景数据,包括多模态传感器信息,对评估自动驾驶系统关键技术至关重要。LOAM算法利用激光雷达数据结合视觉信息进行运动估计和环境建图,通过粗略估计与精细迭代优化实现精确位姿。同时,针对KITTI数据集的LOAM算法改进版在复杂环境下的性能提升,也将在文中详细探讨。本文还将引导开发者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包含数据预处理、算法实现到结果评估的完整流程。 KITTI数据、LOAM系列代码

1. KITTI数据集的应用与结构

1.1 KITTI数据集简介

KITTI(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Toyota Technological Institute)数据集由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和丰田技术学院共同发布,旨在推动计算机视觉和自动驾驶车辆技术的发展。该数据集包含来自真实世界道路环境的丰富图像、激光雷达扫描数据及相应的GPS/IMU信息,广泛应用于目标检测、场景流估计、立体视觉等领域。

1.2 数据集的组织结构

KITTI数据集按照数据类型和应用场景被组织成多个类别,如“立体视觉”、“光流”、“视觉里程计”等。每个类别包含一系列数据样本,每个样本由一组同步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左右摄像头图像、以及车辆的GPS和IMU数据组成。这种组织结构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灵活的数据选取方式,以适应不同研究目的。

1.3 数据集的应用场景分析

由于KITTI数据集提供了丰富的同步感知数据,其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相关的多种研究场景。例如,在目标检测中,研究人员可以使用数据集中的图像和激光雷达数据进行3D目标识别和跟踪;在路径规划和避障领域,数据集的立体视觉和光流数据助力开发先进的视觉里程计算法;此外,数据集中的GPS和IMU数据也被用于评估和优化定位和导航系统的准确性。KITTI数据集推动了相关算法的创新和性能提升。

2. LOAM算法的原理与实现

2.1 LOAM算法概述

LOAM(Lidar Odometry and Mapping in Real-time)算法是当前自动驾驶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实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其设计理念在于高效处理激光雷达采集的大量点云数据,并实时输出机器人的位姿估计和环境地图。在面对动态和静态环境时,LOAM能稳定地估计出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环境结构。此算法特别适合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和移动机器人,为它们提供准确的定位与环境感知能力。

2.2 基于激光雷达的SLAM技术基础

激光雷达(Lidar)因其高精度的距离测量能力在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中占据重要位置。SLAM的目标是在未知环境中对机器人进行实时的定位和地图构建,以实现路径规划和避障。

点云处理

在LOAM算法中,点云处理是核心环节,其涉及对激光雷达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过滤、特征提取和点云配准等操作。通过点云处理,算法能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对定位与地图构建有价值的特征,如边缘和平面。

关键帧选取

为了提升实时性能和降低计算复杂度,LOAM算法采用关键帧选取机制。关键帧是指被特别选中用于计算位姿和地图更新的帧,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数据处理量。

2.3 LOAM算法的主要工作流程

前端处理

LOAM的前端处理主要负责从连续的激光雷达扫描中提取运动特征,并进行初步的运动估计。它包括对点云的预处理和特征点的提取。预处理阶段对原始点云进行去噪、滤波,提取出边缘和表面特征点。

运动估计

运动估计阶段使用提取出的特征点进行位姿估计。它通过迭代地最小化不同特征点间的位置误差来计算机器人的运动参数。该阶段的核心是利用相邻两帧之间的点云数据,结合IMU(惯性测量单元)数据进行运动补偿。

后端优化

后端优化阶段利用图优化理论对前端估计出的轨迹进行优化,通过构建因子图来实现。在因子图中,顶点表示机器人的位姿,边表示观测约束。通过全局优化来消除累积误差,提高轨迹的平滑性和准确性。

地图构建

地图构建阶段,LOAM算法根据前端的特征提取和后端的优化结果,构建出环境的3D地图。该地图由稳定的特征点组成,可以在随后的导航和路径规划中使用。

graph LR
A[点云预处理] --> B[特征提取]
B --> C[运动估计]
C --> D[图优化]
D --> E[地图构建]
E --> F[输出位姿和地图]

2.4 LOAM算法实现细节

代码块示例

以下是LOAM算法中关键帧选取的伪代码实现,用于说明算法是如何在实际中应用的:

// 伪代码:关键帧选取
void selectKeyFrames(PointCloud &input_cloud, KeyFrames &key_frames, const double &th_dist) {
    if (key_frames.empty()) {
        key_frames.push_back(input_cloud);
        return;
    }
    double min_dist = numeric_limits<double>::max();
    for (auto& key_frame : key_frames) {
        double dist = calculateDistance(key_frame, input_cloud);
        if (dist < min_dist) {
            min_dist = dist;
        }
    }
    if (min_dist > th_dist) {
        key_frames.push_back(input_cloud);
    }
}
参数说明
  • PointCloud &input_cloud : 当前接收到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
  • KeyFrames &key_frames : 存储历史关键帧的集合。
  • const double &th_dist : 关键帧选取的阈值,表示相邻两个关键帧间的距离。
逻辑分析

该函数通过计算当前输入点云与已存储关键帧之间的距离来判断是否需要将当前点云作为新的关键帧。只有当输入点云与最近的关键帧之间的距离超过设定的阈值时,新的点云才会被加入到关键帧集合中。这个机制有效地减少了重复处理相似数据的需要,提高了算法的效率。

以上章节详细阐述了LOAM算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包括其在SLAM技术中的应用、前端处理、运动估计、后端优化以及地图构建等多个方面。通过这种有条理的叙述方式,读者可以更容易理解LOAM算法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自动驾驶领域中的重要性。

3. 数据预处理在自动驾驶中的重要性

3.1 数据预处理的概念与目的

在自动驾驶系统中,数据预处理是将原始数据转换成适合算法处理的形式的一个关键步骤。预处理包括清除噪声、数据标准化、数据缩减、特征提取和特征选择等过程。这些步骤有助于消除数据中的不一致性,提高数据质量,使模型能更好地从数据中学习和做出预测。

3.1.1 清除噪声

噪声是数据集中与预期值有显著偏差的数据点,可能是由传感器误差、环境干扰、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其他问题引起的。清除噪声有助于提高数据质量,减少对后续模型性能的负面影响。

3.1.2 数据标准化

数据标准化是调整数据的范围和分布以适应机器学习算法的过程。对于许多算法来说,数据的规模会影响模型的性能和收敛速度。标准化可以确保所有特征在相同的尺度上,使算法能够更有效地处理数据。

3.1.3 数据缩减

数据缩减是指减少数据集中的冗余特征,以简化模型的复杂度并减少训练时间。这可以通过特征选择或特征提取来实现。

3.1.4 特征提取和选择

特征提取是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特征的过程,而特征选择是基于某些标准从原始特征集中选择最有信息量的特征。这两种技术对于构建更高效且有效的自动驾驶模型至关重要。

3.2 常见的数据预处理方法

在自动驾驶系统中,数据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处理技术。

3.2.1 数据插补

当数据集中存在缺失值时,数据插补可以用来填充这些值。插补方法包括使用平均值、中位数或众数,或者使用模型预测缺失值。

3.2.2 数据离散化

数据离散化是将连续特征分割成离散的区间。这一技术有助于处理连续特征的非线性关系,使得特征更适合某些类型的模型,如决策树。

3.2.3 数据转换

数据转换的目的是将数据映射到适合算法处理的新空间。例如,对数转换可以减少数据的偏斜度。

3.2.4 数据规范化

数据规范化是一种使数据具有相似规模的技术,从而防止在优化过程中某些特征由于规模较大而支配其他特征。

3.3 预处理对自动驾驶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数据预处理对自动驾驶系统性能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3.3.1 提高模型泛化能力

良好的数据预处理可以去除冗余数据,减少过拟合的风险,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3.3.2 缩短训练时间

去除不必要的特征和数据清洗可以减少数据集的大小,从而减少模型训练所需要的时间。

3.3.3 降低计算成本

预处理步骤减少了输入数据集的复杂性,有助于降低算法运行时的计算成本。

3.3.4 提升模型性能

通过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可以确保所有特征在相同的尺度上,有助于提升模型的性能。

3.3.5 增强系统的鲁棒性

对于自动驾驶系统来说,面对各种噪声和异常值,一个良好的数据预处理流程可以增强系统的鲁棒性。

3.3.6 提升结果的可解释性

数据预处理有助于消除冗余和无关特征,使得模型的结果更加清晰和可解释。

预处理在自动驾驶领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可以极大地影响到后续算法的性能和准确性。在下一章节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LOAM算法在数据预处理方面的具体应用。

4. 视觉里程计(VO)与激光里程计(LO)的区别与结合

视觉里程计(Visual Odometry, VO)与激光里程计(Lidar Odometry, LO)是自动驾驶领域中用于估计移动平台运动轨迹的两种主要技术。VO利用相机捕捉的图像序列来推算出机器人的运动,而LO依赖于激光雷达(Lidar)来实现类似的功能。VO系统基于特征点跟踪或直接利用像素强度来计算相机的位移,而LO系统则通过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来估计位移。尽管两者在传感器类型和处理方法上有所差异,但在实际应用中,VO与LO的结合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4.1 VO与LO的理论基础与差异

4.1.1 视觉里程计(VO)的理论基础

VO是利用相机连续拍摄的图像序列来估计机器人或相机本身的运动。这一过程主要包含特征检测、特征匹配和运动估计三个步骤。通常,特征检测阶段会选取图像中的关键点,如角点或边缘特征点,并在连续帧中对这些特征进行跟踪。特征匹配阶段则是通过比较连续帧中特征点的相似性来建立对应关系。最后,运动估计阶段利用这些对应关系来计算相机的运动参数,即位移和旋转。

4.1.2 激光里程计(LO)的理论基础

与VO相比,LO是通过激光雷达获取环境的三维点云数据来进行位移估计。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并接收反射光来测量物体距离,产生环境的三维表示。LO处理流程大致分为点云配准和运动估计两个步骤。点云配准是将连续时刻获取的点云数据进行叠加,以发现点云间的对应关系。然后,通过求解这些对应点之间的运动变换矩阵来估计移动平台的运动。

4.1.3 VO与LO的主要差异

VO和LO在理论和实现上都存在明显差异。VO通常受到光照、纹理缺失等问题的影响,而LO则对物体的反射特性较为敏感。由于这些传感器的物理特性,VO在纹理丰富的环境中表现较好,而LO则在光照变化和远距离测量方面有优势。此外,LO通常在处理速度和精度上优于VO,但VO能够提供稠密的深度信息,且在硬件成本方面通常较低。

4.2 VO与LO的结合方法和优势

4.2.1 结合方法

VO和LO的结合旨在融合两种方法的优势,以提高定位系统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常见的结合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 直接融合 :直接将VO和LO的运动估计结果进行加权平均。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合理设置权重参数。
  • 间接融合 :将VO和LO的测量结果作为观测输入,利用卡尔曼滤波器(如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来估计最优的运动状态。这种方法能够在时间上进行平滑,并能够考虑噪声特性。
  • 基于优化的融合 :采用图优化或滑动窗口方法,将VO和LO的观测值作为约束条件,通过最小化误差函数来求解最优轨迹。

4.2.2 结合的优势

结合VO与LO可以克服单一传感器的不足。VO可以提供丰富的环境信息,而LO则在获取机器人运动信息方面更为准确和稳定。此外,通过融合,系统可以在部分传感器失效时,利用其他传感器的信息来保持定位的功能,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

4.3 实际应用中VO与LO的整合案例

4.3.1 案例研究

实际应用中,常见的自动驾驶车辆或机器人平台都配置有相机和激光雷达,以便同时获取视觉和激光测量数据。例如,某些研究项目通过结合VO和LO,成功地提高了在各种复杂场景中的定位精度。

4.3.2 融合策略实施步骤

要实现VO和LO的有效融合,需要经历以下步骤:

  1. 数据同步:确保从相机和激光雷达获取的数据能够对应到相同的时刻。
  2. 特征提取与配准:从视觉和激光数据中提取特征点,并对这些特征点进行配准。
  3. 初始运动估计:分别利用VO和LO独立估计运动。
  4. 融合策略应用:根据选择的融合方法,将两个估计结果结合起来,得到更为准确的运动估计。
  5. 实时优化:在连续的运行过程中,实时调整融合策略以应对环境变化。

4.3.3 实际效果分析

整合VO和LO后的系统在实际运行中表现出了更高的稳定性和精度。例如,在GPS信号不可用的城市峡谷环境中,VO与LO的结合能够提供更加可靠的定位信息,从而支持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导航。

通过本章节的介绍,我们深入了解到视觉里程计(VO)与激光里程计(LO)在理论基础、主要差异、结合方法及优势,以及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这些内容对于理解并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移动平台定位系统至关重要。在第五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LOAM算法中的特征提取、匹配以及优化策略,这将为我们提供更深层次的技术洞察。

5. LOAM算法的特征提取、匹配和优化策略

5.1 特征提取在LOAM中的作用和方法

特征提取是激光雷达(LIDAR)SLAM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尤其在局部地图构建和回环检测等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在LOAM算法中,特征提取通常用于提取点云数据中的边缘和平面特征点,这些特征点随后被用于位姿估计和构建地图。理想的特征点应具备良好的区分度和稳定性,以便在连续帧之间被准确匹配。

5.1.1 边缘特征提取

边缘特征通常对应于点云中的突变区域,例如物体的边缘。边缘特征可以由点云中的曲率变化较大点提取得到。具体方法如下:

def extract_edge_features(points):
    """
    提取点云中的边缘特征点。
    :param points: 原始点云数据
    :return: 边缘特征点列表
    """
    # 曲率计算等操作
    # 筛选曲率大的点作为边缘特征点
    edge_points = [point for point in points if curvature_is_high(point)]
    return edge_points

在上述代码中, curvature_is_high 是一个自定义的函数,用于判断点的曲率是否满足边缘特征点的要求。该函数背后的具体逻辑可能包括对点云中邻域点的曲率进行估算并进行阈值筛选。

5.1.2 平面特征提取

平面特征点通常是指那些位于较大平坦区域上的点。在激光雷达扫描中,这些点云的法向量变化较小,可以通过点云数据的局部法线估计来提取。

def extract_plane_features(points):
    """
    提取点云中的平面特征点。
    :param points: 原始点云数据
    :return: 平面特征点列表
    """
    # 法线计算等操作
    # 筛选法线变化小的点作为平面特征点
    plane_points = [point for point in points if normal_variation_is_small(point)]
    return plane_points

normal_variation_is_small 同样是一个自定义函数,用于评估点的法线变化是否在一定阈值范围内,以此来确定是否为平面特征点。

5.2 特征匹配的原理及实现

特征匹配是将提取的特征点分配到已知地图中的对应特征点的过程。在LOAM算法中,特征匹配通常分为边缘特征匹配和平面特征匹配两部分,并且这些匹配过程是并行执行的。特征匹配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SLAM系统的定位和建图质量。

5.2.1 基于距离的特征匹配

距离匹配是最常见的特征匹配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主要通过计算当前帧的特征点与已构建地图中特征点的距离来寻找最佳匹配。

def match_features(current_features, map_features, threshold):
    """
    使用距离进行特征匹配。
    :param current_features: 当前帧的特征点
    :param map_features: 地图中的特征点
    :param threshold: 距离阈值
    :return: 匹配结果
    """
    matches = []
    for current_feature in current_features:
        min_distance = float('inf')
        matched_point = None
        for map_feature in map_features:
            distance = calculate_distance(current_feature, map_feature)
            if distance < threshold and distance < min_distance:
                min_distance = distance
                matched_point = map_feature
        if matched_point is not None:
            matches.append((current_feature, matched_point))
    return matches

上述函数中的 calculate_distance 是一个自定义的距离计算函数,用于测量两特征点之间的欧氏距离或其他距离度量。匹配过程通常是单向的,即从当前帧向地图匹配,因为实时更新的地图数据量通常小于当前帧的特征点数量。

5.2.2 基于描述符的特征匹配

描述符匹配是另一种特征匹配技术,它利用了特征点的局部描述符。这种方法的匹配过程更为复杂,但抗噪声能力更强。

def match_features_by_descriptors(current_features, map_features, threshold):
    """
    使用描述符进行特征匹配。
    :param current_features: 当前帧的特征点描述符
    :param map_features: 地图中特征点的描述符
    :param threshold: 描述符距离阈值
    :return: 匹配结果
    """
    matches = []
    for current_feature in current_features:
        min_distance = float('inf')
        matched_point = None
        for map_feature in map_features:
            distance = calculate_descriptor_distance(current_feature, map_feature)
            if distance < threshold and distance < min_distance:
                min_distance = distance
                matched_point = map_feature
        if matched_point is not None:
            matches.append((current_feature, matched_point))
    return matches

在这个函数中, calculate_descriptor_distance 是一个自定义函数,用于计算描述符之间的距离,例如通过欧氏距离或汉明距离来实现。

5.3 优化策略对算法性能的提升作用

优化策略在LOAM算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有效的优化策略,能够显著提升算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常见的优化策略包括因子图优化、滑动窗口优化和回环检测等。

5.3.1 因子图优化

因子图优化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图优化中的数学框架,它能够有效地处理SLAM中的约束和不确定性问题。

graph LR
A[观测模型] -->|观测数据| B(因子图)
B -->|优化| C[位姿变量]
C -->|参数化| D[地图特征]
A -->|观测数据| D

上图展示了一个简单的因子图框架。观测模型接收观测数据,并将其与因子图关联。通过优化过程,可以调整位姿变量和地图特征,达到最佳的拟合状态。

5.3.2 滑动窗口优化

滑动窗口优化是一种基于局部窗口的优化方法,它会选取最近的几帧数据进行优化,以此来提升计算效率。

def sliding_window_optimization(history_frames, current_frame, window_size):
    """
    执行滑动窗口优化。
    :param history_frames: 历史帧的位姿和特征数据
    :param current_frame: 当前帧的数据
    :param window_size: 窗口大小
    :return: 优化后的位姿和地图特征
    """
    # 根据窗口大小选取滑动窗口中的数据
    window_frames = select_frames(history_frames, current_frame, window_size)
    # 执行局部优化算法,如g2o或Ceres Solver
    optimized_poses, optimized_features = perform_local_optimization(window_frames)
    return optimized_poses, optimized_features

在上述代码示例中, select_frames perform_local_optimization 是自定义函数,用于选取相关帧并执行局部优化算法。

通过这些优化策略,LOAM算法能够将局部地图与全局地图有效整合,实现高精度的位姿估计和环境地图构建。优化过程确保了算法对噪声和异常值的鲁棒性,提高了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6. KITTI数据集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动作用与实践应用

6.1 KITTI数据集的推动作用分析

KITTI数据集自从发布以来,一直是自动驾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测试和研究工具。其推动作用体现在多个层面:

  • 基准测试 : KITTI数据集提供了广泛认可的基准测试,让研究者们能在同一数据集上比较他们的算法性能,从而推动了算法的快速进化。
  • 研究合作 : 多个研究团队围绕KITTI数据集展开合作,共享了数据处理和算法优化的经验,促进了知识交流和研究进步。
  • 模型训练 : KITTI数据集的多样性和真实性为深度学习模型提供了丰富的训练材料,这些模型在解决实际自动驾驶问题中显示出强大的潜力。
  • 技术验证 : 面对现实世界中复杂多变的驾驶环境,KITTI数据集提供了一个相对可控的测试环境,帮助技术验证与迭代。

6.2 利用KITTI数据集进行LOAM算法的实验与评估

在利用KITTI数据集对LOAM算法进行实验与评估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 数据准备 : 从KITTI官网下载相应的数据集,包含有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图像数据、GPS/IMU数据等。
  • 预处理 : 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去噪、滤波等,以提高算法性能。
  • 实验设计 : 设计实验,确定实验条件,比如选取特定的测试序列。
  • 参数调整 :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LOAM算法中的参数,以适应不同的测试环境。
  • 运行与评估 : 运行LOAM算法,收集结果,并使用KITTI数据集提供的评估工具计算算法的精度和鲁棒性。

代码示例:

# 以Python代码为例,演示如何加载KITTI数据集和运行LOAM算法
import kitti_dataset  # 假设存在一个用于处理KITTI数据集的库
import loam_algorithm  # 假设存在一个LOAM算法的实现

# 加载KITTI数据集
kitti_data = kitti_dataset.load_sequence(sequence_id='0001')

# 预处理数据
preprocessed_data = kitti_data.preprocess()

# 初始化LOAM算法实例
loam = loam_algorithm.LOAM()

# 调整LOAM算法参数(示例)
loam.set_parameters(threshold=0.1, grid_size=0.5)

# 运行LOAM算法
result = loam.process(preprocessed_data)

# 评估结果
evaluation = kitti_data.evaluate(result)
print(evaluation)

6.3 实际应用中的LOAM算法性能优化与案例研究

在实际应用中,自动驾驶系统常常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因此对LOAM算法的性能优化至关重要。以下是性能优化的常见方法:

  • 实时性优化 : 通过优化算法结构和使用更快的硬件来提高算法的实时性。
  • 鲁棒性提升 : 针对不同环境特征和动态变化进行算法调整,减少误匹配和错误估计。
  • 数据融合 : 结合多种传感器数据,如视觉、雷达和IMU数据,以提供更准确的定位信息。

案例研究:

graph LR
A[开始] --> B[获取KITTI数据]
B --> C[数据预处理]
C --> D[LOAM算法处理]
D --> E[结果分析]
E --> F{性能是否满足}
F -- 是 --> G[应用到实际自动驾驶系统]
F -- 否 --> H[优化调整参数]
H --> D
  • 案例分析 : 某公司利用LOAM算法和KITTI数据集进行产品开发。在实验中,他们发现算法在密集的城区环境中存在定位误差。通过调整激光雷达扫描的密度和LOAM算法的参数,成功减少了误差,实现了更高的定位精度。

在实现性能优化时,可能需要结合多个数据集和实际场景进行反复的调整和测试。而LOAM算法在实际案例中的成功应用,无疑证明了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价值。通过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LOAM算法得以不断地优化和提升,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本文详细解读了KITTI数据集和LOAM算法在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KITTI数据集提供了丰富的驾驶场景数据,包括多模态传感器信息,对评估自动驾驶系统关键技术至关重要。LOAM算法利用激光雷达数据结合视觉信息进行运动估计和环境建图,通过粗略估计与精细迭代优化实现精确位姿。同时,针对KITTI数据集的LOAM算法改进版在复杂环境下的性能提升,也将在文中详细探讨。本文还将引导开发者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包含数据预处理、算法实现到结果评估的完整流程。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