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身份管理中的隐私困境与解决之道
1. 身份阴影与功能蔓延的威胁
身份“永不缩小”,其带来的身份阴影也难以消除。当前和未来,浏览器应用、移动服务、云计算、RFID、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痕迹不断增多,这让身份相关的威胁愈发严峻。
功能蔓延是电子身份管理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指的是将身份识别数据用于其原本未预期的目的。在日益普及的计算环境中,身份识别的义务逐渐增加。尽管电子身份(e - ID)并非完全出于法律强制,但随着电子身份服务范围的扩大,它实际上变得不可或缺。
功能蔓延的危害体现在多个方面:
- 侵犯隐私原则 :越来越多需要身份识别的服务可能会违反数据避免和相称性等隐私原则。例如,在一些本质上不需要身份识别的信息或通信服务中要求身份识别,会导致匿名性从常态变为例外。
- 社会歧视 :身份识别过程涉及对个人数据的分类和归类,这可能导致社会分层。一些特殊公民群体,如失业者、福利领取者、犯罪嫌疑人等,可能会被归类为可疑人员,从而受到歧视。而且,随着电子身份管理系统(e - IDMS)的发展,这种分类机制可能会加速,导致自动决策反映并强化现有的刻板印象或偏见。
- 隐私侵犯风险增加 :e - IDMS缺乏上下文分离会导致原本分离的领域可关联,增加了系统的脆弱性。同时,近期为预防犯罪而采取的一些政治措施,如欧洲数据保留指令、互联网内容过滤计划、INDECT项目等,进一步加剧了功能蔓延的危险。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表格,总结功能蔓延带来的危害:
|危害类型|具体表现|
| ---- | ----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1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