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的多重视角解读
1. 软件质量研究现状
如今,软件用户对软件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愿意为高质量软件支付更高价格。软件质量研究虽已开展多年,但仍不成熟,用户难以跨产品比较软件质量,研究者也未明确软件质量的有效衡量标准。这是因为质量的含义、描述质量的术语、软件模型中纳入或排除某些方面的标准,以及软件开发过程在质量定义中的比重等都存在多种解释。
软件质量的认知通常基于一系列线索,这些线索可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类。内在线索指不改变产品物理特性就无法改变或操纵的产品特性;外在线索则不属于产品本身,如价格和品牌。
2. 质量的含义
质量的定义丰富多样。《牛津英语词典》将质量定义为“卓越的程度”,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则定义为“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隐含需求的全部特征和特性”。此外,常见定义还有“适用性”,不同学者也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 Wimmer和Genth采用“适用性”定义。
- Box认为质量是产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时履行其功能的程度。
- Kotler提到品牌在消费者认知中履行其功能的能力。
- Maynes提出产品质量取决于其为消费者提供所需服务特征的程度。
Trenkle区分了质量的三种表现形式:
- 中性概念:指产品的本质,由使其与同类其他产品区分开来的所有属性决定。
- 评价性概念:指产品的适用性,由与产品评价相关的所有属性决定。
- 积极判断:指产品在所有属性方面都优越或出色。
3. 质量的不同视角
David Garvin认为质量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概念,将其分为五种不同视角:
|视角|定义|特点|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8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