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天然被蒙上一层神秘色彩,个个都有顶级科学家的光环,但具体怎么做生意的信息不多。这两天旷视的招股书给了大家一个了解人工智能企业生意模式的机会。《旷视招股书深度解读:摊开557页看懂中国AI公司的生意经》(https://posts.careerengine.us/p/5d635fbb3dde31715e4a6856)这篇文章已经说了很多要点,看完后掩卷深思。也来说一点小结和补充吧,具体的基本信息和数据就不说了,可以先看上面的那篇文章。
招股书中CEO的信说,物联网是AI主要场景,智慧城市是主要行业。这个话的意思其实是政府客户是爹,卖设备才能撑业绩。旷视一开始不是做2G的,是Face++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是面向平台公司去做的。这块做的是真好,已经是最大的云端人脸识别供应商,占60%,中国70%安卓手机的人脸解锁方案都是旷视提供的,这块19年H1的营收2亿出头。市占率超过50%就不可能翻倍,作为人工智能公司当然无法接受这么低的天花板。为了做大生意,旷视就走上了2G安防项目的漫漫长路。
人工智能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从旷视的招股书看,大致如下:
1、是一门重度项目制的生意,也就是目前的人工智能市场,确实是"人工"智能。虽然旷视宣称自己的核心是Brain++平台,要做的是面向百亿设备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但2349个人中有763个研发,还有403个数据标柱,还有255个很贵很贵的行政人员。人数长的相当快。我感觉旷视在这里玩了点小花招,把很多技术大牛都算到行政人员里去了。否则怎么可能行政人员平均的年成本达到126万,而研发只有43万?(按19 H1研发开支和行政开支中的员工福利开支计算)。所以,虽然招股书的研发开支是4.7亿,但我感觉实际的研发开支可能接近7亿,因为行政开支2.3亿有很多估计也是研发。这样研发成本占比接近70%。如果这确实是持续状况的话,那就是典型的外包生意呀。
2、是一门重度面向的政府2G的生意和安防生意。19H1收入9.5亿里的7个亿都是智慧城市业务,而其中主要的就是做安防。
3、是一门现金流入不敷出的生意。虽然经调整的利润19 H1硬是做成正的了,但现金流缺口达到-6.7亿,这主要是因为应收账款超过15亿。这就是政务业务的通病,实施交付验收都没有明确的标准,一个领导一个想法,不像产业项目那样只要招商产出GDP税收再折算收益,政府其实没出钱,政务项目政府都是真的割肉出钱的。同样做安防的海康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但海康即便在刚上市的12年经营现金流也是正的,应收占收入的比重也在20%这个量级。
4、是一门重度依赖硬件的生意。旷视在所有项目里都是做硬件的集成的,截止19.6.30存货价值2.19亿,周转69天,拍脑袋算算这一年下来硬件收入就是10多亿啊。
旷视的主要行业是安防,这个行业巨头林立,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