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被记忆问题所困扰:上周在某个地方看到有人推荐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当时觉得一定要找来看看,结果转头就忘了书名是什么;或者,在海量的信息流中瞥见一家有趣的创业公司,几天后想再次查找时,却只剩下模糊的印象,怎么也想不起来具体是哪家。这种明明觉得见过但就是想不起来的时刻,困扰着我们每一个人。
过去我们没有办法,只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疯狂地记笔记。我也算是个笔记“达人”,从中学时代就养成了勤记笔记的习惯,后来更是从Evernote、Bear、思源、Obsidian一路用过好多款笔记软件,十多年来积累了大几千篇个人笔记(不含网页剪藏)。
记笔记当然不能说没用,笔记软件也做了很多机制上的探索,比如搜索、标签、双链等,但不但带来了很多工作量,也远远没能解决记忆的问题,很多事情还是想不起来。因为有很多事情压根就没记,有些记了,但是印象太模糊了搜不到。
直到最近深度使用remio,我才意识到AI终于让完美的记忆成为可能。remio是我们团队研发的产品,但我并不是因为是自己的产品才有此感觉,而是因为remio确实非常好地帮我找回了很多过往基本肯定找不回来的信息。
最早触动我的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书的例子,有一次我想看看上周曾经在哪里看到有人推荐过的一本书,但压根记不得在哪里看到,是谁推荐,更记不住书名,只记得是关于美国的。关于美国的书何其多,像这样的例子过往肯定是找不回来了。
抱着测试自己产品的目的,我试着问了问remio,结果remio瞬间帮我成功的找了回来:
remio会给出信息的来源,打开可以看到这就是偶然在X上看到的一条推文而已,推荐的也不是知名的大V。
从此以后,我一旦有什么想不起来的就问remio,从来没有失望过。
比如有一次看到文章讲AI调研,我想好像最近是看到过一家AI调研公司,而且记得他们人很少但融了不少钱,所以我就问remio,remio完美地解答了我的疑问:
再比如,有次看到汪华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在医疗领域里,有一家公司两年前就开始做对大夫和会诊记录的笔记......最近,他们完成新一轮的融资,估值已经到了50多亿美金。”,但没讲是哪家,我想好像也看到过。没问题,继续问remio:
当然还有更多的例子,比如记不清我们的精准溯源是怎么实现的了,记不清我们用的embedding模型的参数量了,等等等等。
我又仔细分析了remio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先做个科普,remio在回答问题时使用的是一种叫做RAG的算法,这个算法先是通过搜索、语义关联、按时间过滤等各种方法先“召回”可能有用的信息,再把这些信息提供给AI处理。可以观察到remio会“召回”不少不相关的信息,但后续AI总是能正确地识别其中真正有用的信息。所以之前搜索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会搜出很多结果,正确的结果未必排在前面),现在AI都能解决。
这些案例让我确信AI已经成为记忆问题的完美解决方案。可能后续我们不再需要记很多的笔记,将脑子里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写下来还是需要的,但单纯为了把某件事情记下来可能都不再需要了。
AI能完美地提取记忆离不开一个前提,就是所有信息都能被完美地记录。为什么是所有的信息,因为我们无法判断某个信息将来有没有用。将一切信息记录下来,都有可能在某时某刻支援未来的自己。
所以remio的浏览器插件设计成自动地保存所有看过的网页内容,而不是和传统的网页剪藏工具一样手动保存。remio的文件支持也设计成文件夹同步形式,不用手动上传和导入(文件支持还没有发布,有兴趣的可以联系我提前参与内测)。
想起一句话“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现在也是类似的,“AI管数据,多多益善”。有了remio,再也没有记忆问题。
「风轻扬:汪源,杭州久痕科技创始人&CEO,前网易副总裁、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网易数帆总经理,2024年6月创立久痕科技,研发本地优先、保护个人隐私的AI知识助手产品remio,官网地址 https://www.remio.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