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维

产品思维

小A:今天客户提了一句话需求,什么都没讲清楚,怎么做啊!!!

产品:你确定客户提需求了吗?你确认客户想要什么吗?

小A:我还真不知道客户想要啥,我甚至不知道这句话的需求到底是不是需求…

产品:那就对了,其实客户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啥!

需求分析(宏观视角)

推荐阅读:《乔布斯传》、《需求》(亚德里安)

推荐思维工具: 5WHY

“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亨利·福特

5WHY法示例:

福特:“你为什么需要一匹更快的马?”

客户:“因为可以跑得更快!”

福特:“你为什么需要跑得更快?”
客户:“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更早的到达目的地。”

福特:“所以,你要一匹更快的马的真正用意是?”
客户:“用更短的时间、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于是,福特并没有往马场跑去,而是选择了制造汽车去满足客户的需求。

注意:5WHY法需要慎用,因为这个问题可以无限追问下去,用户随着问题深入会得到完全与目标完全不一样的答案,我们需要适可而止。

示例:

福特:“所以,更短的时间、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真正用意是?”
客户:“这样我的利润会更多!”

注意: 5WHY法还会导致需求偏离,这个可以通过人和产品的5个层次(马斯洛需求层次)来引导问题。

人和产品的五个层次

第一层:感知层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下载软件,万能充电器)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支付宝)

第四层:能力圈(脉脉,boss直聘,淘宝,天猫)

第五层:存在感(微博,朋友圈,直播)。为啥说一切归于社交???

越往上效率越高,越往下感情越好。若是工具性的产品,那么越直接越好,若是满足情感的,越往下越好。

当然,宏观能力没有那么简单,还包含比如机会判断,创新模式等等。但是这些我也没有什么经验,我们线下交流,就不分享了。

问题1: 自己/老婆/女友在逛街发现一个东西非常好看然后就买了(仅仅因为颜值而购买),这是满足了第几层需求呢?

问题2:你知道在非洲中国最大的手机品牌是什么吗?(TECNO)

问题3:你如何看待 魔力产品 = 产品功能 X 情感诉求 这个公式呢?

功能定义(中观套路)

推荐阅读: 《设计心理学》(诺曼)《当用户体验设计遇上敏捷》、《破茧成碟-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成长之路》…

套路工具:用户画像,痛/痒/爽点,整体流程图,用户体验地图,服务蓝图…

自古深情留不住 总是套路得人心

套路一: 设计5原则。出自《设计心理学》

  • 示能:不用解释就知道怎么用。比如:门上的拉手,不能拉的门设计一个推板

  • 意符:表达意思的符号,用于引导。比如:门上写的推/拉

  • 约束:能不出错就不出错,不能用就不让用。比如:童锁,微波炉的智能锁

  • 映射:远程遥控,将某个行为映射到另一个行为。比如:水龙头左边是红色,右边是蓝色。再比如电脑的回收站是个垃圾桶的形状。

  • 反馈:一个动作一定要对应到一个回应。比如:发送消息提示发送成功,汽车发动会听到发动机的轰鸣。

套路二:设计3层次。好看,好用,好有意思。

  • 本能层:好看(好听,好闻)。颜值即正义,就不解释了。好看的爆款很多,但不好看的爆款却不会存在。

  • 行为层:好用。 参考套路一。

  • 意识层:好有意思。段友,来打个招呼。

套路三:设计冲刺,从0到0.1。出自《设计冲刺》。在谁也说不清楚一个产品的前景的时候,可以使用设计冲刺的方法,快速试错。大约步骤如下

  • 理解
  • 草图
  • 决定
  • 原型
  • 验证

套路四:快速迭代:从0.1到1。出自《大教堂与集市》

​ 敏捷就不用解释了。你是选择快速迭代还是一次把事情做对呢?

套路五:简约至上。出自《简约至上》

​ 你是否考虑过放弃一部分用户呢?你知道随意型用户大约20%,主流用户大约70%,专家用户大约10%。你的功能时给那个群体用户使用的呢?

​ 方法如下:

  • 删除。参看小米遥控器。72键缩减为11键。
  • 组织。参看多级菜单。
  • 隐藏。你知道ofo退押金需要多少个步骤吗?
  • 转移。二维码登录和用户密码登录你选那个?

套路六:布局原则。亲密、对齐、重复、对比。

​ 还记得张小龙的abTest吗?为啥换一个对齐就能增加留言量呢?

套路N:套路千千万,还有很多套路工具可以使用。比如上文提到的用户体验地图,痛/痒/爽点。还有时下热门的大数据分析。都可以成为产品中的极大助力。大家一起来交流自己的套路吧。

问题1: 你怎么看腾讯赖以成名的上瘾模型呢?

产品=打碎+打包

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这个,打碎+打包。简单吗?

本来想自己写个例子的,但是看到《梁宁产品思维30讲》中有个好例子。

ATM机

如果让一个不上道的产品经理来说,他就会花过多的时间在ATM机的显性特性上。比如这个ATM机长什么样子,是长的还是宽的,界面是红的还是蓝的,是先出卡还是先出钞,等等。这个产品经理所有的观察和兴奋点,其实只是非常表面的一部分。

ATM机的核心服务是取钱。一台ATM机里要放20万的现金,如果一个银行提供100台ATM机的话,就意味着要把2000万的现金放到外面去。 就是说当你在提供核心服务的时候,也分流了企业的核心资源。
ATM机是红的还是蓝的,这不是服务的本质,我们是需要回到服务本质来看的。
基于这个服务本质我们需要有几个流程:
第一步,首先需要有一个战略判断,战略部门需要做出一个决策,为什么要提供这个服务?提供这个服务对于企业,对于用户的价值是什么?
这个时候ATM机有两个价值点:
第一个是放在营业网点的旁边,分流取钱的压力,我们看到所有银行的营业网点旁都会有ATM机。
第二个价值点是放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可以服务用户,增加企业的曝光,增强用户黏性,提高好感度。
第二步,运营部门要对每一台ATM机有没有实现战略诉求来做价值评估。
比如,钱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被取掉,那可能说明人流过少,这个点就应该拆撤;这个营业网点旁取现压力过大,一台ATM机不足,那就应该增加一台。
第三步,在运营部门对每个点的战略价值做完数据分析和价值评估之后,需要哪个点存在,我就要保证它的服务可用。
为了保障服务可用,还要做哪些事呢?
最首要的肯定是现金,一台取不出钱的ATM机就是个铁盒子,是毫无意义的,就像无数个App都做得很漂亮,但用户真正需要一个漂亮的界面吗?不需要。
用户需要的是即时满足。 我要取现马上给我钱,有源源不断的钱,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第四步,维护ATM机还要做很多其他事,比如说硬件管理。 要保障ATM机不能间断电源,打印机要能打印凭条,还得有油墨、纸张,打印机的硬件不能坏掉。
第五步,要有客服管理。 比如机器突然吞卡了,出钞有问题了,用户要投诉,这得有人处理。

所以ATM机是一个最简单的产品,因为它提供的确定性就是出钞。钱是最简单的产品,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用户区分,不管男女老幼,只要拿到钱,他就是满意的。
除了钱之外的任何一种商品,可能都是有用户区隔的。男性需求、女性需求、老人需求、孩子需求可能都不太一样。所以ATM机是不需要有用户区隔的,只需要能够保证确定性的供给,用户就会满意。
但即使是这样一个最简单的产品,你要能够保证服务,提供完整的系统能力需要七个岗位:战略、运营、现金、密码、硬件、客服、技术。

用户体验(微观体感)

推荐阅读: 《设计中的设计》 《寿司之神》

微观体感比较微妙,这就好比你觉得一个东西美,但说不出来为啥美。

销售是打破防御而产品是让人不要启动防御。

套路有很多做用户体验的,比如上面的套路五,套路六。其实还有很多将用户体验的,但是这样做了就够了吗?问题在于没有临界点,你觉得好看的地方别人觉得不好看,你觉得好用别人觉得不好用。

就如套路五中说提到的,大众用户和专家用户是非常难同时满足的,他们要求根本就不一样。

就如寿司之神中所说的煎蛋故事,我们很难说出那200个失败品和一个成功品那微妙的临界点。这需要长期练习得到的微观体感。

这里只有2点建议,1个是同理心训练,另一个是魔鬼在于细节

同理心的重要性是在于看到了自闭症的例子。在客户眼中,这个产品就是一个自闭症设计的。你眼里的自闭症是怎么样的呢?

魔鬼在于细节,而不是天使在于细节。《乔布斯传》里面有一个细节:乔布斯有一天给谷歌的高管打电话,说苹果iOS里谷歌地图的图标,放大N倍后,第三行一个像素颜色不对,乔布斯认为这影响了iOS系统的美观。一个不好的细节,会毁掉用户对产品所有的信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