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标优化:编译器优化的探索与评估
在多目标优化领域,对于编译器优化的探索和评估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多目标优化的相关方法,包括支配排序、超体积指标等,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算法在编译器优化中的表现。
1. 多目标优化评估方法
在评估多目标优化算法的性能时,有两种主要方法:支配排序和超体积指标。
1.1 支配排序
支配排序的主要思想是基于支配关系对近似集的点进行排序。对于每个考虑的进化多目标优化(EMO)算法,进行多次运行,生成一组近似集。对于集合中的每个近似集,通过计算比它更好的集合数量来分配一个排名。
支配关系“更好(◁)”的定义如下:集合A比集合B更好,记为A ◁ B,当且仅当B中的每个目标向量至少被A中的一个目标向量弱支配,并且A与B不同。一个目标向量z1弱支配另一个目标向量z2,当且仅当z1在所有目标上都不比z2差。
近似集的排名计算如下:
rank(Ci) = 1 + |{Cj ∈ C : Cj ◁ Ci}|
排名越低,该近似集相对于整个集合就越好。通过这种方式,每个近似集可以简化为一个单一的数字,代表相应的测试统计量。这些统计量用于确定不同算法的排名是否有显著差异。
然而,支配排序的缺点是无法对EMO算法的质量差异进行定量描述。因此,建议进行补充测试,以量化结果并进一步描述近似集分布的差异。
1.2 超体积指标
质量指标I是从所有近似集的集合到实数集的映射:
I : → R
与支配排序不同,指标提供了一种定量的度量。给定两个近似集A和B,比较指标值I(A)和I(B)可以得出一个算法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