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基于随机森林的智能合约漏洞检测方法CDRF

基于随机森林的智能合约漏洞检测方法CDRF

在区块链技术中,智能合约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智能合约漏洞检测方法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智能合约漏洞检测方法CDRF,它能有效检测智能合约中的四种常见漏洞。

1. 现有检测方法分析

传统的智能合约漏洞检测方法包括特征代码匹配、形式化分析方法、符号执行方法、静态分析方法、污点分析方法和模糊测试方法等。近年来,出现了三种主流的检测方法:特征代码匹配、形式化验证以及基于符号执行和抽象约束的自动化审计方法。
- 特征代码匹配 :从包含漏洞的智能合约源代码中提取特征,将每种漏洞代码抽象为一组漏洞语义匹配模板。但以太坊上的大多数智能合约只提供字节码,检测前需将字节码逆向分析转换为源代码,大量的准备工作限制了该方法的发展。
- 形式化验证 :基于形式化验证的审计工具支持的智能合约漏洞类型较少,且大多使用严格的数学定理证明和复杂的机制进行漏洞验证,不适合实际的智能合约漏洞检测。
- 符号执行 :大多数基于符号执行的检测工具能支持更多类型的合约漏洞检测,但收集所有可执行路径不全面且耗时较长。

通过对现有研究方法的分析,发现检测效果不佳,部分方法缺乏对漏洞代码语义特征的理解,未考虑通用的检测方法。因此,提出了基于随机森林的智能合约漏洞检测方法CDRF。

2. 相关基础知识

在深入了解CDRF方法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
- 以太坊 :作为一个公开可用的区块链平台,以太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公共账本,用于验证和记录交易。它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的以太坊虚拟机(EVM),使用户能够在区块链上部署基于智能合约的应用程序(DApps)。目前,以太坊使用工作量证明(PoW)共识协议来确保账本数据在不可靠的异步网络中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 智能合约字节码和操作码 :在以太坊上,合约的部署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步骤:
1. 开发者使用Solidity编写智能合约。
2. 编译器将源代码编译为字节码,字节码是由一串十六进制数字编码的字节数组。
3. EVM读取十六进制数字的字节码,以一个字节为单位进行分析,每个字节代表一个EVM指令或一个操作码。目前,EVM提供140个操作码指令,其中135个在以太坊黄皮书中有定义。
- 常见漏洞介绍
- 重入漏洞 :2016年,黑客利用重入漏洞窃取了约6000万美元。该漏洞是由智能合约独特的回退机制引起的。当智能合约进行跨合约转账操作时,接收方合约中的回调函数会被触发。如果恶意攻击者在回调函数中添加恶意代码,会递归调用受害者合约的转账函数,直到燃气耗尽。
- tx.origin漏洞 :tx.origin是智能合约中的一个全局变量,它遍历调用栈并返回最初发起调用的合约地址。如果智能合约使用tx.origin进行用户身份验证或授权,攻击者可以利用该漏洞攻击智能合约,窃取以太币。
- 时间戳依赖漏洞 :智能合约通常使用矿工确认的区块时间戳来实现时间约束。然而,矿工可以在约900秒的误差范围内调整时间戳,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一漏洞生成特定的时间戳进行攻击。
- 整数溢出漏洞 :在智能合约中,整数溢出包括加法溢出、减法溢出和乘法溢出。以太坊虚拟机(EVM)为整数分配固定大小的数据类型,Solidity支持uint8到uint256。如果将超出范围的值存储到uint8类型的变量中,会导致整数溢出错误。

3. CDRF模型构建

CDRF模型的构建分为三个步骤: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漏洞检测。
- 数据预处理
- 数据集 :从以太坊官方网站收集了53651个在2022年6月之前经过验证的智能合约,数据集包含四种漏洞类型的合约,具体数量如下表所示:
| 分类器 | 该类型(有漏洞) | 其余(无漏洞) | 总数 |
| ---- | ---- | ---- | ---- |
| 整数溢出 | 10209 | 43442 | 53651 |
| 时间戳 | 3720 | 49931 | 53651 |
| 重入 | 1710 | 51941 | 53651 |
| tx.origin | 987 | 52664 | 53651 |
- 标签 :使用Oyente和Mythril工具对智能合约进行标记,并手动判断工具标记的漏洞。每个检测的合约有四个标签,分别对应四种漏洞类型,标签相互独立。
- 操作码简化 :将智能合约数据集编译为字节码,使用vandal工具将字节码反编译为操作码,通过去除操作数来简化操作码片段。

下面是数据预处理的流程图:

graph LR
    A[收集智能合约] --> B[标记漏洞类型]
    B --> C[编译为字节码]
    C --> D[反编译为操作码]
    D --> E[去除操作数简化操作码]
  • 特征提取

    • 操作码片段提取 :分析四种漏洞的原理和关键漏洞语句,提取包含关键漏洞指令的操作码片段。
    • 特征矩阵 :将操作码片段输入到word2vec中,生成特征向量矩阵,每行代表一个操作码的特征向量,包含10个特征。将操作码的10个特征求和代表该操作码的特征向量,将每个操作码的词向量组合成一个数组代表操作码片段特征。
    • 降维 :由于操作码片段长度不同,词向量长度也不同。以最长词向量的长度为标准,若词向量长度小于该标准,则用0填充。然后使用PCA对填充后的词向量进行降维。
  • 漏洞检测 :使用五种机器学习算法,即随机森林(RF)、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自适应提升(AdaBoost)和支持向量机(SVM)来检测智能合约中是否存在漏洞。

4. 操作码片段提取

针对四种常见漏洞,分别提取其操作码片段。
- 重入漏洞
- 攻击过程 :攻击者调用攻击合约的函数,触发受害者合约的转账函数,在转账时自动运行攻击合约的回退函数,再次调用受害者合约的转账函数,循环执行。
- 关键漏洞语句 require(msg.sender.call.value (amount)()); balances[msg.sender]-= amount
- 漏洞操作码片段 :如果操作码片段中CALL指令所在位置没有KECCAK256(SHA3)、SLOAD和SSTORE指令,说明在转账操作前未更新账户余额,合约存在重入漏洞。
- tx.origin漏洞
- 攻击过程 :受害者调用易受攻击的合约向攻击合约发送交易,触发攻击合约的回退函数,通过验证并将资金转移到攻击者地址。
- 关键漏洞语句 require(tx.origin== owner)
- 漏洞操作码片段 :如果操作码片段中包含ORIGIN、EQ和ISZERO指令,说明智能合约使用tx.origin进行身份验证,合约存在tx.origin漏洞。
- 时间戳依赖漏洞
- 攻击过程 :矿工在900秒内调整时间戳,使其能被15整除,先向合约转账10个以太币,从而获得之前转入该合约的所有以太币。
- 关键漏洞语句 pastBlockTime = now;if(now % 15==0)
- 漏洞操作码片段 :如果操作码片段中包含TIMESTAMP、SSTORE和ISZERO指令,说明合约存在时间戳依赖漏洞。
- 整数溢出漏洞
- 漏洞原因 :程序员在计算时未检查用户输入,对加法、减法和乘法操作结果没有进行溢出判断。
- 关键漏洞语句 return max + 1; return min −1; return mul * 2
- 漏洞操作码片段 :如果操作码片段中ADD、GT或MUL指令所在位置没有LT、ISZREO和EQ指令,说明对加法、减法和乘法操作没有进行溢出判断,合约存在整数溢出漏洞。

5. 训练集、分类算法和模型选择
  • 训练集划分 :将数据集按照8:2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
  • 分类算法 :使用四种集成学习算法(RF、LightGBM、XGBoost、AdaBoost)和一种简单的监督分类算法SVM进行智能合约漏洞检测。
    • 随机森林(RF)
      1. 随机采样:通过bagging从样本集中随机选择n个样本。
      2. 特征随机化:从所有特征d中随机选择k个特征(k < d),然后从k个特征中选择最佳分割特征作为节点构建CART决策树。
      3. 重复上述两步m次,构建m个CART决策树,形成随机森林。
    • 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 :基于GBDT的改进模型,决策树使用叶向策略控制模型复杂度,目标函数改进为二阶泰勒展开,并添加正则化项。
    • 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 :一种提升算法,提高了速度和效率,在目标函数中添加正则项以控制模型复杂度,防止过拟合。
    • 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
      1. 初始化原始数据集的权重。
      2. 使用加权数据集训练弱学习器。
      3. 根据弱学习器的误差计算其权重。
      4. 增加分类错误样本的权重,相对降低分类正确样本的权重。
      5. 重复步骤2 - 4 K - 1次,将K - 1个弱学习器的结果加权组合。
    • 支持向量机(SVM) :目的是找到一个划分超平面,将样本分为正样本或负样本,并选择具有最佳泛化能力的划分超平面,以最大化正样本和负样本之间的间隔。

CDRF方法通过对智能合约进行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漏洞检测,能够快速有效地检测四种智能合约漏洞。在实际合约上运行时,F1分数的最高预测值为98.03%,其余均高于93%;AUC的最高预测值为99.56%,其余均高于94%,且每个智能合约的平均检测时间为3秒。这种方法为智能合约的安全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基于随机森林的智能合约漏洞检测方法CDRF

6. 检测效果评估

为了验证CDRF方法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智能合约数据集上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且高效地检测出四种智能合约漏洞。
| 评估指标 | 最高预测值 | 其余范围 |
| ---- | ---- | ---- |
| F1 - 分数 | 98.03% | 高于93% |
| AUC | 99.56% | 高于94% |

同时,每个智能合约的平均检测时间仅为3秒,这说明CDRF方法在检测效率上表现出色。

下面是CDRF方法检测效果的流程图:

graph LR
    A[输入智能合约] --> B[CDRF方法检测]
    B --> C[输出检测结果]
    C --> D{是否有漏洞}
    D -- 是 --> E[标记漏洞类型]
    D -- 否 --> F[无漏洞提示]
7. 方法优势与创新点
  • 全面性 :CDRF方法能够同时检测四种常见的智能合约漏洞,包括重入漏洞、tx.origin漏洞、时间戳依赖漏洞和整数溢出漏洞,覆盖范围广。
  • 高效性 :通过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和降维等步骤,减少了数据的复杂度,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使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漏洞检测,能够充分发挥不同算法的优势,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 创新性 :总结了四种包含关键漏洞指令的操作码片段,并通过word2vec和PCA进行特征提取和降维,获得一维二进制特征,这种方法在智能合约漏洞检测领域具有创新性。
8. 实际应用场景

CDRF方法在智能合约的开发、部署和维护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 开发阶段 :开发者可以使用CDRF方法对智能合约进行漏洞检测,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问题,提高智能合约的安全性。
- 部署阶段 :在智能合约部署到区块链之前,使用CDRF方法进行检测,确保合约在上线前没有安全漏洞,避免因漏洞导致的经济损失。
- 维护阶段 :定期对已部署的智能合约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新出现的漏洞,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保障智能合约的长期稳定运行。

9. 未来展望

尽管CDRF方法在智能合约漏洞检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有一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 漏洞类型扩展 :随着智能合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出现新的漏洞类型。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展CDRF方法的检测范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挑战。
- 算法优化 :可以尝试使用更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或深度学习算法,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 与其他安全技术结合 :将CDRF方法与其他安全技术,如形式化验证、符号执行等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的智能合约安全检测体系。

10. 总结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智能合约漏洞检测方法CDRF。该方法通过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漏洞检测等步骤,能够快速有效地检测四种常见的智能合约漏洞。在实际合约上的测试结果表明,CDRF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性和效率,为智能合约的安全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对CDRF方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够不断完善该方法,为智能合约的安全运行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以下是CDRF方法的整体流程总结:
1. 数据预处理
- 收集智能合约
- 标记漏洞类型
- 编译为字节码
- 反编译为操作码
- 去除操作数简化操作码
2. 特征提取
- 操作码片段提取
- 特征矩阵生成
- 降维处理
3. 漏洞检测
- 使用五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检测
4. 评估与优化
- 评估检测效果
- 根据结果进行算法优化和漏洞类型扩展

通过以上步骤,CDRF方法能够为智能合约的安全检测提供全面、高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开发者和用户更好地保障智能合约的安全性。

【四旋翼无人机】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建模与控制研究(Matlab代码、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展开研究,重点探讨其系统建模与控制策略,结合Matlab代码与Simulink仿真实现。文章详细分析了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特别是引入螺旋桨倾斜机构后带来的全驱动特性,使其在姿态与位置控制上具备更强的机动性与自由度。研究涵盖了非线性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如PID、MPC、非线性控制等)、仿真验证及动态响应分析,旨在提升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同时,文中提供的Matlab/Simulink资源便于读者复现实验并进一步优化控制算法。;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控制理论基础和Matlab/Simulink仿真经验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无人机控制系统开发工程师,尤其适合从事飞行器建模与先进控制算法研究的专业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平台搭建;②研究先进控制算法(如模型预测控制、非线性控制)在无人机系统中的应用;③支持科研论文复现、课程设计或毕业课题开发,推动无人机高机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文档提供的Matlab代码与Simulink模型,逐步实现建模与控制算法,重点关注坐标系定义、力矩分配逻辑及控制闭环的设计细节,同时可通过修改参数和添加扰动来验证系统的鲁棒性与适应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