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人脸呈现攻击检测的实验研究与成果
1. MLFP 数据集实验
在 MLFP 数据集的实验中,由于其他通道未同时捕获,仅使用了 RGB 通道。对于 MCCNN 框架和其他基线方法,“R”“G”“B”被视为不同通道。实验在三个新创建的协议下进行,结果如下表所示:
| 算法 | 综合测试(Grandtest) | 未见过的打印攻击(Unseen print) | 未见过的面具攻击(Unseen mask) |
| — | — | — | — |
| MC - RDWT - Haralick - SVM | 9.8 | 12.0 | 32.2 |
| MC - LBP - SVM | 6.3 | 27.1 | 9.3 |
| MC - RDWT - Haralick - GMM | 27.4 | 40.8 | 21.5 |
| DeepPixBiS (RGB only) | 6.3 | 24.8 | 17.5 |
| MCCNN (BCE) | 5.5 | 9.2 | 5.2 |
| MCCNN (BCE + OCCL) - GMM | 1.2 | 3.3 | 3.4 |
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出,基于 CNN 的方法优于基于特征的方法。MCCNN 框架在加入新提出的损失函数后,性能优于仅使用 BCE 训练的架构,这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不过,此实验未充分利用多通道信息,该架构也未针对 RGB 下的 PAD 进行优化,此实验仅用于展示新损失函数对性能的影响。即便如此,该方法在所有协议中的表现仍优于基线方法。
2. SiW - M 数据集实验
在 SiW - M 数据集的实验中,同样仅考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