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世界中的抽象概念:从理论到实践
1. 相对论公理化问题
相对论公理化问题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目前提出的大多数公理系统仅对狭义相对论进行了形式化。公理化有助于我们理解基本原理及其推论。例如,洛伦兹变换和闵可夫斯基范数等特定数学概念,是基于所有惯性观测者测得的光速相同这一假设以及其他一些基本原理推导得出的。
广义相对论则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理论。在该理论中,时空由爱因斯坦场方程描述,这是一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我们可以利用狭义相对论的一些公理化体系,通过添加爱因斯坦场方程来实现广义相对论的公理化。不过,如果能有一个理论,使爱因斯坦场方程能从基本原理逻辑推导得出,那将更具意义。
2. 抽象概念的必要性
2.1 理论构建与抽象概念
在任何科学领域,构建良好的理论都是主要目标。有了理论,我们就能解释各种现象并做出预测,即更精确、高效地计算将会发生的事情。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们使用的概念比我们直接观察到的更为抽象。
哲学家们一直在争论是否应该使用与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相对应的概念。奥卡姆剃刀原理(又称简约法则)告诉我们,在描述研究的情况时,应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概念。逻辑实证主义也基于类似的公理,旨在避免无意义的“形而上学”思考。
在数学中,几乎所有概念都是抽象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无关紧要。实际上,数学概念存在层次结构,“更抽象”和“更高阶”的表述对应着我们对层次结构中较高位置概念的感受。而且,数学作为所有科学领域中最精确的学科,使我们能够系统地研究抽象概念的作用,甚至可以证明抽象概念在多个方面都有帮助。
2.2 具体示例:残缺棋盘问题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