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主权身份(SSI)架构全景:深入剖析与展望
在自主主权身份(SSI)架构中,第3层的互操作性主要涉及两个关键问题:各方将交换何种格式的可验证凭证?以及使用何种协议进行交换?然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简单,SSI社区在这些方面存在显著分歧,这使得第3层的互操作性面临风险。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不同的凭证格式和交换协议。
主要凭证格式
- JSON Web Token(JWT)格式 :JWT是一种成熟的规范(RFC 7519),常用于OAuth、Open ID Connect等现代网络登录技术。它在多种编程语言中都有良好的支持,例如uPort SSI生态系统就以JWT为中心。然而,JWT工具在解释凭证中的丰富元数据方面存在不足,并且它会揭示签名文档中的所有内容,不支持选择性披露。此外,JWT最初是作为短期令牌设计的,作为长期凭证使用时,缺乏预定义的凭证撤销机制。
- Blockcerts格式 :Blockcerts是一种开源的、面向机器的凭证标准,可使用多种区块链(如比特币和以太坊)作为凭证的锚点。它是由Learning Machine设计和推广的,现在属于Hyland Credentials。Blockcerts是经过数字签名的JSON文档,包含凭证持有者的属性。它们通常批量发行,每个证书被哈希处理,批次中的所有证书哈希值组合成Merkle树,根哈希记录在区块链上。验证Blockcerts可以证明凭证未被修改、由正确的发行者签名且未被撤销。
- W3C可验证凭证格式 :W3C为可验证凭证的互操作性制定了全球标准,即Verifiable C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6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