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数划分
-
描述
-
将正整数n表示成一系列正整数之和:n=n1+n2+…+nk,
其中n1≥n2≥…≥nk≥1,k≥1。
正整数n的这种表示称为正整数n的划分。求正整数n的不
同划分个数。
例如正整数6有如下11种不同的划分:
6;
5+1;
4+2,4+1+1;
3+3,3+2+1,3+1+1+1;
2+2+2,2+2+1+1,2+1+1+1+1;
1+1+1+1+1+1。
-
输入
- 第一行是测试数据的数目M(1<=M<=10)。以下每行均包含一个整数n(1<=n<=10)。 输出
- 输出每组测试数据有多少种分法。 样例输入
-
1 6
样例输出 -
11
一: DP
-
数据范围比较小,可以直接通过DP打表,重点是如何DP
-
此题可以转变下思路,转化为完全背包问题,一个数n可以由无数个1,2,3...n-1 ,相加等于n得到 。。。。
-
背包有1--n种,第i种重量为i,价值为i,
-
dp[0] = 1;
for (i = 1;i <= N;i++)
for (j = i;j <= N;j++)
dp[j] += dp[j-i];
-
未优化
-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dp[15][15]; int main() { for(int i = 0 ; i < 15 ; i++) dp[0][i]=0; dp[0][0]=1; for(int i = 1 ; i < 15 ; i++) { for(int j = 0 ; j < i ; j++) dp[i][j]=dp[i-1][j]; for(int j = i ; j < 15 ; j++) dp[i][j]=dp[i-1][j] + dp[i][j-i]; } // for(int i = 0; i < 15 ;i++) // { // for(int j = 0 ; j < 15 ; j++) // printf("%d ",dp[i][j]); // puts(""); // } // for(int i = 0; i < 15 ;i++) // { // for(int j = 0 ; j <= i ; j++) // printf("%d ",dp[i][j]); // puts(""); // } int t,a; scanf("%d",&t); while(t--) { scanf("%d",&a); printf("%d\n",dp[a][a]); } return 0; }
优化过:
-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dp[15]; int main() { memset(dp,0,sizeof(dp)); dp[0]=1; for(int i = 1 ; i < 15 ; i++) { for(int j = i ; j < 15 ; j++) dp[j]+=dp[j-i]; } int t,a; scanf("%d",&t); while(t--) { scanf("%d",&a); printf("%d\n",dp[a]); } return 0; }
-
二:递归
-
将正整数 n 表示成一系列正整数之和, n=n1+n2+…+nk, 其中 n1>=n2>=…>=nk>=1 , k>=1 。
正整数 n 的这种表示称为正整数 n 的划分。正整数 n 的不同的划分个数称为正整数 n 的划分数,记作 p(n) 。
例如正整数 6 有如下 11 种不同的划分,所以 p(6)=11 。
6;
5+1;
4+2,4+1+1;
3+3,3+2+1,3+1+1+1;
2+2+2,2+2+1+1,2+1+1+1+1;
1+1+1+1+1+1.
在正整数 n 所有不同的划分中,将最大加数 n1 不大于 m 的划分个数记作 q(n,m) ,称它为属于 n 的一个 m 划分。根据 n 和 m 的关系,考虑以下几种情况:(1) 当 n=1 时,不论 m 的值为多少( m>0) ,只有一种划分即 {1};
(2) 当 m=1 时,不论 n 的值为多少,只有一种划分即 n 个 1 , {1,1,1,...,1};
(3) 当 n=m 时,根据划分中是否包含 n ,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a). 划分中包含 n 的情况,只有一个即 {n} ;
(b). 划分中不包含 n 的情况,这时划分中最大的数字也一定比 n 小,即 n 的所有 (n-1) 划分。
因此 q(n,n) =1 + q(n,n-1);
(4) 当 n<m 时,由于划分中不可能出现负数,因此就相当于 q(n,n);
(5) 但 n>m 时,根据划分中是否包含最大值 m ,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a). 划分中包含 m 的情况,即 {m, {x1,x2,...xi}}, 其中 {x1,x2,... xi} 的和为 n-m ,可能再次出现 m ,因此是( n-m )的 m 划分,因此这种划分个数为 q(n-m, m);
(b). 划分中不包含 m 的情况,则划分中所有值都比 m 小,即 n 的 (m-1) 划分,个数为 q(n,m-1);
因此 q(n, m) = q(n-m, m)+q(n,m-1);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上面的结论具有递归定义特征,其中( 1 )和( 2 )属于边界条件,( 3 )和( 4 )属于特殊情况,将会转换为情况( 5 )。而情况 ( 5 )为通用情况,属于递推的方法,其本质主要是通过减小 m 以达到边界条件,从而解决问题。其递推表达式如下:
0 n<1 或 m<1
1 n=1 或 m=1
q(n,m) = q(n,n) n<m
1+q(n,n-1) n=m
q(n,m-1)+q(n-m,m) n>m>1
据此,可设计计算 q(n,m) 的递归算法如下。其中,正整数 n 的划分数 P(n)=q(n,n) 。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part(int n,int m ) { if(n==1||m==1) return 1; if(n==m) return part(n,m-1)+1; return part(n,m-1)+part(n-m,m); } int main() { int t,a,b; scanf("%d",&t); while(t--) { scanf("%d",&a); b = part(a,a); printf("%d\n",b);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