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S 网络类型
相比于 OSPF 支持的四种网络类型,IS-IS 仅支持两种网络类型:
-
广播网络;
-
P2P 网络。
默认情况下,物理介质如果是以太网链路,对应的 IS-IS 网络类型为广播网络;物理介质如果是串行链路(比如 PPP、HDLC),对应的 IS-IS 网络类型为 P2P 网络。IS-IS 协议在这两种网络下的工作机制不一样,例如:广播网络中有选举 DIS,而 P2P 网络中不用选举(关于 DIS 的内容下一节会介绍),此外,两种网络的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同步过程也有些区别。对于 NBMA 网络(比如 ATM,帧中继),需要配置子接口,并且是点对点的子接口才能支持 IS-IS 协议,IS-IS 协议是不支持点对多点子接口的。
IS-IS 路由器角色
IS-IS 路由器有 L1、L2 和 L1/2 三种角色,华为路由器默认情况下是 L1/2。三种路由器的特点如下:
-
L1 路由器的特点
-
只有本区域(L1 区域)的链路状态信息。
-
默认情况下,只能通过离自己最近的 L1/2 路由器访问其他区域。
-
通过接收到带有 ATT 位的 LSP 来生成一条指向离自己最近的 L1/2 路由器的默认路由,用于访问其他区域。
-
-
L2 路由器的特点
-
拥有骨干区域(L2 区域)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信息。
-
跟其他 L2 或 L1/2 路由器一起构成骨干区域。
-
拥有整个路由域的路由信息。
-
-
L1/2 路由器的特点
-
连接了骨干区域和普通区域,相当于 OSPF 的 ABR,必须维护两张链路状态数据库(L1 和 L2)。
-
与其他的 L2 或 L1/2 路由器构成骨干区域。
-
会在自己生成的 L1 的 LSP 中设置 ATT 位。
-
拥有整个路由域的路由信息。
-
邻接关系的建立
IS-IS 协议作为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每台路由器都会生成 LSP,然后将其泛洪到网络中,所有路由器都会将 LSP(本地和其他路由器通告的)存放至 LSDB,再基于 LSDB 利用 SPF 算法计算出最优路由。泛洪 LSP 之前需要跟相邻路由器形成邻接关系,只有邻接关系形成后,LSP 才能在相邻路由器之间互相交换,进而更新自己的 LSDB。
对于 L1 和 L2 的路由器,IS-IS 协议可以形成不同层次的邻接关系。这里只需要注意,一台 L1 路由器是不能和 L2 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的。影响两台 IS-IS 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的因素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从路由器层次和区域 ID 上考虑,要建立邻接关系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两台 L1 路由器必须在同一区域才能建立邻接关系。
-
两台 L2 路由器建立 L2 邻接关系不要求在同一区域。
-
一台 L1 路由器和一台 L1/2 路由器在相同区域时才能形成 L1 邻接关系。
-
一台 L2 路由器和一台 L1/2 路由器不管是同区域还是不同区域,都能形成 L2 邻接关系。
-
两台 L1/2 路由器,同区域内可形成 L1 和 L2 邻接关系,不同区域只能形成 L2 邻接关系。
表格展示路由器之间建立邻接关系的条件
路由器类型 | 相同区域 | 不同区域 |
---|---|---|
L1 与 L1 | 可建立邻接关系 | 无法建立邻接关系 |
L2 与 L2 | 可建立邻接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