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硬件技术解析
一、可重构逻辑
1.1 可重构逻辑概述
在很多情况下,全定制硬件芯片(ASIC)成本过高,而基于软件的解决方案速度太慢或能耗过大。如果算法能在定制硬件中高效实现,可重构逻辑则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它几乎能达到专用硬件的速度,但与专用硬件不同的是,其执行的功能可以通过配置数据进行更改。
1.2 可重构逻辑的应用领域
- 快速原型设计 :现代ASIC非常复杂,设计工作量大且耗时久。因此,生成一个原型来测试系统的基本行为是很有必要的。这个原型可以比最终系统成本更高、体积更大、功耗更高,并且可以放宽一些时序约束,只需要具备基本功能即可。
- 小批量应用 :当预期市场规模太小,不足以支撑开发专用ASIC时,对于那些软件实现速度太慢或效率太低的应用,可重构逻辑是合适的硬件技术。
- 实时系统 :基于FPGA的设计时序通常非常精确,因此FPGA可用于实现时序可预测的系统。
1.3 可重构硬件的存储
可重构硬件通常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用于在硬件正常运行期间存储配置。这种RAM通常是易失性的,因此在加电时,配置数据必须从持久存储技术(如只读存储器ROM和闪存)复制到配置RAM中。
1.4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FPGA是最常见的可重构硬件形式。它可以在制造后进行编程,由处理元件阵列组成。以Xilinx Virtex - II和Virtex - 5阵列为例: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9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