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刚接触科研的大伙儿有没有这么一个感觉,别人的研究很大可能你重复不出来,尤其是社科实证研究,到现在我都还觉得所谓的实证是个很玄乎的东西;
如果是刚开始做数据分析,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分析结果过几天自己都重复不出来。反正我自己是有这样的经历的。有可能是某一步操作忘记了,自己都不知道,尤其是用菜单式的分析软件,比如spss,少点一下按钮结果都可能不一样,这种问题没人摆上来说,但实际上是很普遍的。
细节的无心失误大概率不会影响到结果,但是大家毕竟是在做“科研”!严格来说还是在做比较神圣的工作,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自己不去关心,课题组也不关心,课题负责人不关心,你自己应该感到不安的,应该对所谓的“科研”感到不安,应该对自己正在做的事和自己的前途和科学的发展感到不安。
虽然自己已经脱离学术界,但是仍然认为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社会科学想要真正的发展,自己的工作自己都重复不出来,你这不是来搞笑嘛。
Recently, researchers across the health,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with the reproducibility of research. The concern ranges from asserting that “most claimed research findings are false” (Ioannidis 2005, pg. 696) to “we need to make substantial changes to how we conduct research,” (Cumming 2014, abstract). Some have come to refer to the situation as a “reproducibility crisis”
这种情况有一个叫法,叫做科研的可重复危机“reproducibility crisis”,这个东西在国内应该有更多人站出来呼吁才行,至少我读书的时候没接触过,个人感觉这个理念应该作为科研入门第一课来加以强调。
可重复危机
科研的可重复性包括3个大的方面:
- 方法的可重复:指的是我可以仅仅根据用你文章中描写的操作,如果有相同数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