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免疫系统:应对病原体的防御机制
免疫系统的双重防御手段
人体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对抗病原体。一种是通用防御系统,它在清除病原体时不太考虑其生物学特性,例如胃酸,它能杀死我们摄入的许多病原体,是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一道重要防线。
另一种则是针对病原体(及其他外来物质)的特异性反应,这种反应是专门针对每种感染源量身定制的。专门的血细胞——淋巴细胞,能够识别病原体的特定分子部分,并对这些片段发起化学反应。最初,能识别每个这样片段的淋巴细胞最多只有几个,但当淋巴细胞与片段接触后,它会开始大量分裂,形成一个细胞克隆。最终会产生大量相同的淋巴细胞,它们都在化学上“调整”为能够破坏病原体。
固有免疫反应
我们拥有几种通用的对抗病原体的机制,这些机制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不具有歧视性。每种机制都能对抗一类病原体,无需针对该类中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整。例如:
- 眼泪和蛋清中含有一种能溶解某些细菌细胞壁的酶。
- 胃酸能杀死我们摄入的许多病原体。
- 受损组织会吸引凝血剂并使毛细血管扩张,让更多血液流向伤口。
- 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血细胞能够直接吞噬病原体。
然而,固有免疫反应存在一个问题,即它无法适应新情况,而许多病原体能够快速发生基因变化。因此,许多病原体已经进化出了绕过固有免疫反应的方法。对于这类病原体,我们需要一种能够与病原体同步变化的免疫反应。
血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血细胞起源于骨髓,随后会为了不同的功能而发生改变。在我们骨头的核心,即骨髓中,是造血组织,所有血细胞最初都是干细胞。干细胞的反复分裂导致了几种细胞特化路径,即细胞系,如图所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7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