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驱动编程与量子平台(QP)的深度解析
1. 背景与起源
在软件开发领域,创建可用的软件需要为每一处修复、每一项功能以及每一个小的改进而努力,没有捷径可走。多年来,一直缺乏用主流编程语言(如C或C++)来编写现代状态机(UML状态图)的实用方法。直到2002年,相关软件及书籍出现,提供了在C和C++中实现UML状态机的紧凑、高效且易于维护的方法,同时还提供了基于状态机的嵌入式系统实时应用框架的完整C和C++源代码。这本书出版后大受欢迎,一年内被翻译成中文,次年又被翻译成韩语,还收到了来自全球各领域开发者的数千封邮件,作者也有机会深入了解工程师们在实际项目中如何运用这些设计技术。
2. 第二版的新特性
第二版是大量反馈以及五年“大规模并行测试”和严格审查的直接成果,具有以下新特性:
- 新代码 :推出全新的软件版本——量子平台(QP),包含层次事件处理器(QEP)、实时框架(QF)以及两个新组件。QP自首次发布以来有了显著改进,提高了效率、可测试性和跨处理器、编译器及操作系统的可移植性。新组件包括轻量级、抢占式实时内核(QK)和软件跟踪工具(QS),还有超轻量级、功能简化的QP - nano版本。
- 开源与双重许可 :2004年,QP代码以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PL)第2版开源发布。同时,也可根据传统商业许可证获取,双重许可策略在附录A中有详细解释。
- 以C为主要讲解语言 :第一版代码示例多为C++实现,但很多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来自硬件背景,对C++有畏难情绪。第二版颠倒了C和C++的角色,文本中的代码示例大多为C版本,仅在C+
事件驱动编程与量子平台(QP)深度解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8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