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安全芯片与MCU(微控制单元)的通信是保障数据安全的关键环节。无论是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认证、支付终端的加密传输,还是工业控制中的敏感指令交互,两者之间的通信接口都承担着“安全通道”的角色。安全芯片专注于密钥存储、加密运算、身份认证等核心安全操作。而I²C、SPI、UART这三种协议,就是实现交互的语言,只是各自的语法规则和适用场景有所不同。
UART

UART是三种协议中最简单直接的一种。UART通信不需要时钟线同步,仅通过两根线(TX发送线、RX接收线)实现双向数据传输——MCU的TX接安全芯片的RX,安全芯片的TX接MCU的RX,就能组成最基础的通信链路。在数据传输前,两者需要提前约定好波特率(如9600bps、115200bps,相当于数据传输的速度)、数据位(通常为8位,即一个字节)、停止位(通常为1位,用于标识一个数据帧的结束)和校验位(如奇校验、偶校验,用于简单的错误检测),这些参数必须完全一致,否则会出现数据传输错误。
从安全芯片与MCU的通信机制来看,UART的优势在于硬件设计简单,仅需两根线即可实现双向通信,适合对布线空间要求较高的场景(如小型传感器、便携设备)。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一是异步传输依赖波特率同步,若系统受到干扰导致波特率偏移,容易出现数据丢包或错码,因此在需要高可靠性的安全通信中,通常需要在软件层增加重传机制或CRC校验(循环冗余校验)来补充;二是传输速率相对较低,一般在几十kbps到几Mbps之间,难以满足大量数据(如固件升级包、批量密钥下发)的快速传输需求。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01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