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中普适计算的设计工具探索
1. 引言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计算技术和建筑环境的发展相互交织。虚拟现实(VR)虽代表了其中一项发展成果,但由于成本高以及在完全沉浸式环境中工作的不可行性等原因,其实用性不如学术性受关注。随后,人们对将信息融入现实物理空间,并将实时视频图像引入虚拟环境的混合现实交互产生了浓厚兴趣,这种交互方式更符合人们与日常物品互动的自然方式。
千禧年之交,关注点再次转移,人们开始重视超越当前任务规模的交互性。近年来,焦点从“网络空间”转向“普适计算”,数字技术融入我们的环境和设备,且这些技术越来越多地实现了联网。
普适计算由技术先驱 Mark Weiser 首次提出,他设想了一个通过廉价无线网络实现设备全连接、信息随处可获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变得无形,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如今,“普适性”一词就像之前的“网络空间”一样,迅速涵盖了与通用连接相关的一切。
我们正在进行的 Cityware 研究项目旨在更好地理解城市的数字景观与城市景观的融合,为设计作为城市景观一部分的普适系统提供工具、方法和理论框架。我们借鉴了空间句法(Space Syntax)和公共 - 社会 - 私人(PSP)框架这两套相关的研究成果。选择巴斯市进行研究是因为它是旅游城市、世界遗产地、有丰富的文学传统且规模适中,便于在城市尺度上进行实验。
2. 相关工作
以往关于城市环境中普适系统的研究主要通过小范围、短时间的“体验”或“表演”进行,且在考虑建筑与普适技术的关系时,往往侧重于单个建筑甚至房间的小规模建筑,未将普适系统设计视为城市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未解决实施城市规模普适系统的工程挑战。
城市普适计算设计方法探索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