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世纪瑞典农村:从臣民到早期公民的转变
在 18 世纪的瑞典,农村地区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政治变革,农民逐渐从臣民转变为早期公民,公共领域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这一转变涉及到政治文化、决策方式、公共项目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方面。
政治文化与公民概念
- 公民概念的发展 :在 18 世纪晚期的政治思想中,公民身份是一个重要概念。《百科全书》(1753 年)将公民描述为享受政治社区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成员。在瑞典,公民概念在 18 世纪 60 年代得以确立,新的公民是政治上积极参与的个体,与以往被动但忠诚的臣民概念形成对比。公民不仅要促进公共利益,还需在私人行动中寻求提升整体效用的机会,并且与爱国主义紧密相连。
- 公共领域与公民身份的关系 :通常,公共领域的研究常借鉴哈贝马斯关于 18 世纪资产阶级公共性兴起的理论,但这里采用汉娜·阿伦特的观点,认为公共领域是公民身份的前提,没有公共领域就不存在公民身份。在瑞典,尽管公民身份的发展通常被视为城市现象,但在工业化前的瑞典,城镇规模小且数量少,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教区在政治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从共识到个体选择
-
神职人员选举制度的变革 :瑞典农民在地方政治决策中有丰富经验。绝对统治结束后,瑞典议会制定了新的神职人员选举立法。在中世纪早期,瑞典教区就有权参与当地神职人员的选择,但方式不同。绝对统治时期,神职人员的任命主要由大教堂分会或皇家直接决定,普通教区居民没有个人影响力。到 18 世纪 30 年代,正式选举制度启动,所有土地所有者有权根据纳税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8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