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代理逻辑:理论与实践
1.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知识概念
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将多个概念整合到一个框架中会带来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即使仅关注一个概念,认真考虑多智能体的特性也会产生许多有意义的结果。例如,在S5m逻辑中,会出现以下有趣的群体知识概念:
- Eϕ :“每个人都知道ϕ”,即K1ϕ∧···∧Kmϕ。
- Dϕ :“ϕ是分布式知识”,意味着如果将所有智能体的知识汇总,ϕ可以从中推导出来,例如(Ki(ϕ1 → ϕ2)∧Kjϕ1) →Dϕ2。
- Cϕ :“ϕ是公共知识”,其公理化形式类似于无限合取Eϕ∧EEϕ∧EEEϕ∧…。
在动态认知逻辑(DEL)中,会产生关于哪些公式是成功公式的问题,即对于哪些公式[ϕ]Cϕ(在ϕ被宣布后,它成为公共知识)是有效的。在行动的背景下,认真考虑多智能体方面也会引发不同的问题,例如当所有智能体都采取某些行动时,当前状态会发生什么,以及如何“计算”这些并发选择的结果。
2. 认知状态的表示
在理解日常世界中智能体的行为时,我们经常使用民间心理学。许多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认为,我们对心理状态的日常或“民间”理解构成了一种心智理论,即“民间心理学”。哲学家丹尼特创造了“意向系统”这个术语,用来指代那些最好用民间心理学概念(如信念、欲望等)来理解的实体。意向立场本质上是一种抽象工具。
如果我们接受意向立场对于刻画理性智能体属性的有用性,那么开发此类智能体形式理论的下一步就是确定智能体状态的组成部分。可以用来刻画智能体的可能心理状态有很多,我们可以将这些态度分为几个重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04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