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智能体系统通信方法解析
在多智能体系统(MAS)中,智能体之间的通信至关重要。不同的通信方法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下面将详细介绍传统软件工程方法、传统人工智能方法以及基于承诺的多智能体方法,并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
传统软件工程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软件工程方法在设计和维护智能体通信协议时,存在诸多挑战。从低抽象层次的协议设计来看,除了最简单的情况,其他设计和维护工作都十分困难,而且难以将利益相关者的业务需求映射到所产生的协议中。
这种方法的灵活性较差,智能体在运行时几乎没有灵活性,协议本质上规定了智能体的框架。任何智能体对协议的偏离,无论从业务角度看多么合理,都被视为违规。此外,为了实现互操作性,协议被指定为在智能体之间产生同步,这也限制了灵活性。不过,检查智能体是否符合协议相对容易,在计算上类似于验证一个字符串是否被有限状态机(FSM)接受,但这种便利性是以牺牲灵活性为代价的。
传统人工智能方法
传统人工智能方法从相反的极端开始处理智能体通信问题。这些方法假定智能体是基于认知概念构建的,特别是信念、目标和意图,然后根据通信与智能体认知表示的关系来指定智能体的通信方式。
传统人工智能方法主要源于两个相关的起点:
- 人机交互与自然语言理解 :旨在开发一种工具,帮助用户从数据库中获取信息或执行简单的事务,如预订火车票。这些工具会维护用户模型和领域模型,通过启发式推理来确定如何最好地响应用户请求,并可能预测用户请求。随着工具变得更加主动,它们开始被视为智能体,不同用户的智能体之间也可以相互通信。
- 分布式知识系统 :每个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