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程中的字节序与套接字函数详解
1. 字节序函数
在网络编程里,数字表示是个关键问题。TCP/IP 协议规定,协议头中的二进制整数需以最高有效字节在前的方式表示,这就是网络字节序。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存储数字的方式有所不同,像大端序(Big Endian)和小端序(Little Endian)。要是把网络字节序的 TCP/IP 数字存到本地主机,而本地主机存储整数的方式和网络字节序不同,存储的值就会错乱。
不过,Berkeley 团队在套接字接口里加入了几个转换函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些函数能自动在网络字节序和本地主机的原生字节序之间转换 16 位和 32 位的短整数与长整数。相关函数如下:
- htons() :把本地主机的原生字节序转换为网络字节序(用于短整数)。
- ntohs() :把网络字节序转换为本地主机的原生字节序(用于短整数)。
- htonl() :把本地主机的原生字节序转换为网络字节序(用于长整数)。
- ntohl() :把网络字节序转换为本地主机的原生字节序(用于长整数)。
在某些情况下,调用这些函数并非必要。比如,若某个值本身就是网络字节序,就无需转换。要是遇到值乱码的问题,得确认返回的值是否符合应用程序的需求。
2. 套接字函数的使用
依据需求,应用程序可能只用到部分套接字函数,也可能全部都用,甚至会用到未列出的函数。下面介绍典型 Linux 系统中的套接字函数,包括用法、参数、返回值,还会给出示例代码。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52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