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视觉系统中的视觉显著性解析
1. 引言
人类的注视策略会受到视觉显著性的影响。那么,人类视觉系统是如何检测显著的视觉子集的呢?为了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将参考最新的神经生物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在现代神经生物学和心理学领域,有许多工具可用于探索人类视觉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例如单神经元记录、脑电图(EEG)、脑磁图(MEG)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这些工具能够记录人类(或猴子)视觉系统各组件之间的信息传输,还可用于推断特定视觉组件的可能功能。
2. 人类视觉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2.1 视网膜
视觉信息处理始于视网膜,它是眼睛后部的一层薄神经组织,能将光线转化为神经冲动。视网膜由不同的神经层组成,在视觉信息进入大脑之前会进行有效的预处理。信息在视网膜中的流动可概括为三个主要阶段:
1. 光感受器和水平细胞 :光感受器(如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元网络中的电信号,部分信号会进一步传输到水平细胞以获取平均输出。
2. 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 :双极细胞会计算光感受器和水平细胞输出的差值,从而得到高对比度的信号。无长突细胞会对部分双极细胞的输出进行第二次局部平均。
3. 神经节细胞 :通常位于视网膜内表面附近,接收来自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的视觉信息,并通过视神经纤维将其发送到大脑的不同部位。
视网膜中存在两种预处理机制:差分和平均。通过这两种操作,视觉信息能够得到有效压缩和编码,这是视网膜的关键功能。视网膜约有1.28亿个光感受器(包括约1.2亿个视杆细胞和近800万个视锥细胞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