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解析
1. 水下定位的挑战与现状
水下定位与陆地定位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由于电磁波在水中的强烈衰减,GPS 在水下无法使用。虽然有惯性测量单元和多普勒速度计等方法可用于水下定位,但这些方法存在误差累积的问题。另一方面,水下的传播延迟比射频陆地信道高出五个数量级,这导致基于到达时间(TOA)或到达时间差(TDOA)的定位方法依赖于时钟同步假设,而高传播延迟容易引发同步误差,使得传感器节点的时钟不同步,难以应用这些定位方法。
同时,水下环境中传感器节点常因水流或潮汐产生被动移动,这增加了估计节点间真实距离的难度,进而降低了定位精度。一些现有的定位算法要么假设传感器节点静止,仅适用于静态水下环境;要么虽考虑了节点移动,但仍依赖时钟同步假设。
2. 网络架构设计
为实现水下定位任务,设计了一种包含三种不同类型节点的网络架构:
- AUVs(自主水下航行器) :安装有惯性导航系统,作为锚节点。它们在水面漂浮时通过 GPS 获取自身位置,接收传感器节点的定位消息后潜入水中,主动移动为传感器节点提供定位信息。与传统假设不同,AUVs 不要求时钟同步。潜入水中后,长距离传输变为短距离传输,减少了噪声和能量衰减的影响,提高了传感器的定位精度。
- 主动传感器节点 :具备传感、传输和计算能力。通过向 AUVs 和被动传感器节点广播定位消息启动定位过程。受水流影响,它们被动移动,任务是利用所开发的定位方法确定自身位置。
- 被动传感器节点 :有传感和计算能力,但不广播消息,监听 AUVs 和主动传感器节点的消息。
水下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解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87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