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 MTO的E+空模式
E+空模式俗称无差异模式,跟项目的Q未估价库存类似,说白了销售订单库存无价值,自然不会产生差异。就是把所有的生产、费用等过程都认为“费用化”。
生产无计划成本,整个成本围绕着销售订单来管理。
1.MTO的特殊配置点
1.1 SD配置
1.1.1 新建销售组织、分销渠道等
1.1.2 销售组织的科目确定VKOA
1.2 MM配置
1.2.1 自动过账
1.消耗到销售订单配置,GBB+VKA
1.3 CO配置
1.3.1 新建分配结构-生产订单
1.3.2 新建结算参数文件分配到新生产订单类型,默认把成本结算到SDI
1.3.3 结果分析配置
行标识暂时不变
结果分析的评估方法OKG3,本次选用RA码00004,选01,用实际收入/计划收入确认POC
比原先多一行,主要是6401050003,这个是结算销售订单的贷方,记录下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的结转记录
而原先配置的5001990200在制品转出和0300生产成本转出,本次不涉及。
结果分析更新OKG4
初级COP的在制品、准备金;次级COS的在制品、准备的成本要素都没变,还是83200001~83200004
初级COP的COS/收入这行,代表的是COP的实际成本,次级COS的COS/收入这行,代表的是COS的实际成本,
REV的COS/收入这行代表的是实际收入。
在FI过账中,
初级COP的COS/收入这行 + 次级COS的COS/收入这行,对应的是COSR需资本化的销售成本
REV的COS/收入这行,对应的是VLRV实际收入
财务记账规则OKG8
除结算在制品和准备金外,还多了一行COSR(结算的销售成本),主要目的就是把所有实际成本均结算到产品销售成本中,对应的贷方科目是销售订单-主营业务成本结转。 两个科目都不能是成本要素
1.3.4 建成本中心等
1.3.5 销售订单结算参会文件维护
本次物料主数据采用的是20按单生产的策略,先看20策略对应的需求类别是KE
KE对应的需求类是040
040需求类对应了结算参数文件以及结果分析码,以及策略是E+空
看结算参数文件SD1
配置为不结算,只是为了产生FI凭证而已,说白了就是结出来在制品、销售成本等。
1.4 销售订单的科目确定(与需求分组、需求类对应)
销售订单行是如何决定需求类,最后能确定到底是E+空,还是E+M等。
四种决定方式,有优先级的,这个PA教程都有详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