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度检测自动对焦算法详解
对比度检测(Contrast Detection AF)是自动对焦技术中的另一种核心方案,其工作原理与相位检测截然不同。该算法通过分析图像自身的清晰度特征来确定最佳对焦位置,具有高精度、低成本的优势,广泛应用于手机、卡片相机及视频设备中。以下从原理、流程、优化策略及技术挑战四个维度展开解析。
一、核心原理:基于图像清晰度的对焦判据
1. 对比度与图像清晰度的关系
对比度检测的理论基础在于:当图像处于准确对焦状态时,其边缘细节最为清晰,相邻像素间的灰度变化率(即梯度)达到最大值。而当图像模糊时,边缘信息被平滑,梯度值降低。因此,图像的对比度(或梯度幅值)可作为衡量对焦质量的指标。
数学上,常用以下算子计算图像梯度:
- Sobel 算子:分别计算水平(Gx)和垂直(Gy)方向的梯度,合成梯度幅值为 \(G = \sqrt{G_x^2 + G_y^2}\)
- Laplacian 算子:通过二阶导数检测边缘,对噪声敏感但计算速度快
2. 对焦曲线模型
对比度检测算法的核心是构建一条 "对比度 - 镜头位置" 曲线。当镜头从近焦到远焦连续移动时,图像对比度会呈现类似 "山峰" 的变化趋势,峰值点即为最佳对焦位置。
二、算法工作流程
1. 搜索策略:从粗调到精调
对比度检测通常采用多阶段搜索策略:
-
全局扫描(粗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