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眼石型硅酸盐的结构、性质与反应机制解析
1. 鱼眼石型硅酸盐矿物概述
鱼眼石型硅酸盐包含多种矿物,常见的有羟鱼眼石(Hydroxyapophyllite)、氟鱼眼石(Fluoroapophyllite)、钠鱼眼石(Natroapophyllite)和卡尔顿石(Carletonite)等,它们的具体组成如下表所示:
| 硅酸盐矿物 | 组成 |
| — | — |
| 羟鱼眼石 | KCa₄Si₈O₂₀(OH,F)⋅8H₂O |
| 氟鱼眼石 | KCa₄Si₈O₂₀(F,OH)⋅8H₂O |
| 钠鱼眼石 | NaCa₄Si₈O₂₀F⋅8H₂O |
| 卡尔顿石 | KNa₄Ca₄Si₈O₁₈(CO₃)₄(F,OH)⋅H₂O |
2. 晶体结构与晶格参数
2.1 鱼眼石(Apophyllite)
鱼眼石(KCa₄Si₈O₂₀(F,OH)⋅8H₂O)是一种层状硅酸盐。其硅酸盐四面体相互连接形成正方形和压缩八边形。相邻层的硅酸盐氧通过钙配位相连,同时钾与水分子配位,这些水分子也与钙配位,并通过氢键与硅酸盐氧相连。鱼眼石根据(F,OH)含量可分为不同类型:当F含量占优(F > OH)时为氟鱼眼石;当OH含量高于F(OH > F)时为羟鱼眼石;若(F,OH)含量未确定则为普通鱼眼石。
鱼眼石结晶为P4/mnc型结构。四个硅氧四面体环围绕四重轴排列,并构成八面体环的一部分,形成层状结构。相邻四重环中未共享的氧分别大致指向 +c 和 -c 结晶轴方向。钾离子被八个水分子包围,钙离子与两个水分子(与K⁺共享)和四个氧离子结合,形成三角棱柱结构。
关于鱼眼石结构中氢和氟的关系